![]() |
|
|||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發表的演講,昨天記者採訪了張頤武等作家、文化學者。張頤武詳解了莫言的三個故事,他對莫言演講的最大評價是,“他不想去討好任何人,本着自己的想法和創作之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去面對自己,面對世界”。
8日凌晨,在莫言發表演講的同時,張頤武守在電視機前收看了直播。張頤武說:“莫言不想去討好任何人,本着自己的想法和創作之中獲得的真實感受,去面對自己,面對世界”。據張頤武盤點,莫言不僅談到了文學主張、文學思路、代表作,還談到了母親、故鄉、想象力和人性,“他還特別強調了個人成長和母親、土地以及中國發展之間的關係”。
張頤武誇讚莫言的演講詞在各個方面都很清晰,更難得的是還提到了一些作家,“除了馬爾克斯、福克納、沈從文、老舍這些文學大師,他還回憶了恩師徐懷中。徐懷中在中國作家羣裏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家,這說明莫言感恩的情懷,對自己的來路有很深刻的記憶”。
對於莫言最後講的三個故事,張頤武認爲這代表了莫言的世界觀:“第一個故事我曾聽他講過,表達的是誰也沒有逼着別人取悅你的權利。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人都需要尊重,強加於人,一廂情願,不會有真價值。第三個故事講的是誰都不可能天真純潔得一塌糊塗,替罪羊拯救不了你。”
張頤武以“非常精彩”來評價這次演講。“他是一個非常有感情的人,從高密走到瑞典,他以通達的態度對待別人的意見,顯示了他的高度”。張頤武稱,演講唯一的缺憾可能在於莫言用中文講,下面的觀衆在看稿子,“講的狀態和觀衆很難互動”。
莫言感恩記得來時路
五個關鍵詞總結演講
《莫言評傳》的作者葉開把莫言演講的關鍵詞總結爲:“苦難、人性、愛、理解與寬容。”
葉開說:“莫言用這種方式與世界性普世價值對接,能夠寬容彼此價值差異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在不違揹人性的前提下,人們應彼此寬解、尊重,而不是朝着別人扔石頭。那個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學扔過石頭的老單幹戶,在他不斷的反思中,成爲他小說中的人物。”
對於莫言演講中的幾個小故事,葉開對最後一個最爲感興趣,認爲莫言講了一個帶有宗教寓意的道德故事,“八個泥瓦匠通過某種挑選手段把其中一個害羣之馬挑出來,讓他單獨受懲罰,其他人則可因代罪羔羊的被獻祭得以倖免並心安理得。問題在於:犧牲別人性命的七人集團毫無罪過嗎?一個寬容的、活性的社會,是能容忍差異的,極端主義者通常是暴力的同謀。”
鄉土文化成長的智者
莫言發表演講的時候,白燁正在外地參加論壇,因爲無法上網,就讓家人第一時間爲他朗讀了一遍莫言的致辭。“總體感受是平民姿態、鄉土情懷,表達得非常充分。”白燁如此作評。白燁印象最深的是莫言回憶母親那部分內容,“我覺得已經超出一般意義上母親的概念,母親在莫言那裏是一個精神家園。他表達了一個作家的特性——一個在鄉土、鄉情中成長起來的人”。白燁還認爲,莫言談到的飢餓、母親都與社會歷史勾連,“他講了寫作背後土地、親人、國家、歷史的因素,這可以解讀莫言的創作背景”。
“因爲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莫言在故事講完後的一句話。白燁認爲,這麼評價是莫言的謙虛,“他其實不是講故事,而是透視人性,他的故事都是一箇中國化故事,用中國故事講一個具有人類普遍意義的人性主題是他的特點。”在這一串故事裏,白燁對“八個人扔草帽”那一則尤有所思,“莫言是中國鄉土文化裏成長起來的非常智慧的作家,其作品充滿了山東文化土壤孕育出來的特有的詼諧和黑色幽默。”
演講詞樸實大氣生動
邱華棟對莫言演講的總體印象是樸實、大氣、生動、精彩。“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不像以往一些獲獎者講了很多文學理論,中正持平,講了一個作家非常本分的感受”。讓邱華棟感同身受的是莫言回憶母親的段落,“他通過對母親的回憶,來講述寫作《豐乳肥臀》的動因。莫言的母親慢慢幻化成所有中國人的母親,我眼前就不斷浮現母親的樣子”。
莫言曾在演講中說,“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爲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邱華棟說,他多年前就寫過20世紀小說史的讀書筆記,“我當時就說過莫言是世界文學之一環,卡夫卡和普魯斯特影響了福克納,馬爾克斯作品裏可以看見福克納,莫言的作品又可以看見這些大師的影子,這是一個延續與互相影響的鏈條,不能簡單說誰像誰的問題”。
邱華棟自言莫言留給他的印象相當好,他總爲別人着想。“十年前曾去莫言家採訪,我說愛喝他家的紅酒,離開時,他讓妻子把剩下的5瓶酒都給了我。此外還有別人請他題詞,他都是無償的。”邱華棟說,莫言獲得諾獎是他個人修來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