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神九發射成功,34歲的劉洋成爲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
載譽歸來的劉洋更加忙碌,沒時間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依然過着出門坐公交車,週末等女兒電話,通過新聞報道捕捉女兒信息的生活。
隱藏多年的祕密
河南鄭州,劉洋父母家。
白牆,簡單的傢俱,最顯眼的是四幅照片,牆上的兩張是神九發射時劉洋出征前和凱旋後的照片,桌上立着的相框裏是劉洋一身戎裝的照片,幹練的短髮,甜美的笑容。
“這些照片都是神九發射後部隊送來的,以前家裏一直沒掛孩子的照片。”
劉洋的母親牛喜雲61歲,父親劉士林62歲。
如今的住處是2009年搬進的新房,4年中,沒人知道這個普通家庭的女兒從事航天事業。“這是部隊的規定,我們也不想說,女兒的工作就是和其他人分工不同而已。”
神九發射成功,劉洋成了家喻戶曉的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可父母的生活依然沒有任何變化,老兩口早已退休,每天坐着公交車出門,拎着菜籃子到門口買菜。
劉洋飛天成功後,老兩口走出家門,鄰居都瞪大眼睛問:“牛阿姨,您家劉洋是航天員呀,怎麼都不說呢?”
“謝謝!謝謝!”牛喜雲只是憨憨地笑了一下。
在鄰居眼裏,牛喜雲熱心、厚道,人緣非常好。只是關於女兒的話題,老人總是閃爍其詞。“我們就知道她家有個女兒在北京,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也沒看見過她女兒,沒想到竟是航天員。”鄰居李阿姨說。
別人問她是怎麼培養出一個航天員的,牛喜雲總是回答:“不是我培養的,是學校和部隊,我就是個普通的媽媽而已。”
每週六通一次電話
很多人都在猜測劉洋成功飛天后爸爸媽媽會怎樣給她祝賀。早在劉洋出征前,有報道說,牛媽媽想好了,等劉洋回家後,給她做最喜歡吃的涼皮。
但事實是,劉洋成功落地後,一次家也沒有回過。
“她更忙了。”爸爸媽媽不知道劉洋在做什麼,每天只能上網搜索劉洋的名字,看看有沒有女兒的消息。通過這樣的方式,二老才能知道女兒身在何處。
從不給女兒打電話,這是劉洋父母的習慣。“有一次給劉洋打電話,女兒說,媽媽,我忙,回來給你打。”從那時候起,牛喜雲再也沒主動給女兒打過電話,她怕影響女兒的工作,家裏有緊急的事情,她都是給女婿打,讓女婿在女兒不忙的時候轉告給她。
每到週末晚上6:00—7:00,是劉洋和媽媽約好往家裏打電話的時間,牛喜雲早上一起牀,就會隨手拿起手機,一刻也不讓手機離開身邊。
“劉洋忙,就怕她給我打電話,我接不到。”牛喜雲記得,有一次她沒聽見女兒打來的電話,劉洋擔心家裏有事,打遍了所有親戚的電話,詢問母親的情況。
神九發射後,劉洋比以前更忙了,有時候連週末也沒時間給家裏打電話。
“她爸爸也等孩子的電話,有時候出去遛彎,回到家就問劉洋來了電話沒有,我都會告訴他,打過了,沒什麼事。”
好在劉洋沒有時間,女婿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劉洋的近況,讓老人放心。
“其實,我們很羨慕那些子女可以在身邊的父母。我們的孩子是航天人,每個航天人的家庭都是一樣的,都需要家人這樣的支持。”牛喜雲說。
快過春節了,牛喜雲不知道劉洋能否有時間回家。“從2010年就沒回過家,他們的時間不能自己控制。”
兩次見面
早在2010年,牛喜雲就感覺到劉洋有飛神九的可能性了。
“那時候部隊到家裏作調查,我就猜出可能是要飛神九。”但是牛喜雲知道航天部門的規定,也從沒問過女兒。
直到今年,關於神九的新聞鋪天蓋地,牛喜雲和老伴才確定女兒真的要飛了。
從不主動給女兒打電話、不願意打擾女兒工作的牛喜雲忍不了了:“這可不一樣,飛天不是小事情。”這一次,沒和女兒打招呼,6月8日,老兩口坐上火車跑到了北京。
在劉洋和其他兩名航天員即將奔赴酒泉的出征儀式上,老兩口見到了女兒。“劉洋挺意外的,沒想到我們會來。”當時,劉洋穿着航天服,正與送行的人揮手告別。牛喜雲走上前去,只和女兒說了一句話:“加油!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老兩口只在北京住了一天,就返回了河南老家。他們每天坐在電視機前,關注着女兒的每一則消息。
劉洋出征前給母親發來的短信,“相信我,一定能成功,我愛你們!”一直保存在牛喜雲手機裏。在劉洋飛天的日子裏,牛喜雲吃不好,睡不好。
3個航天員安全落地。劉洋走出艙門的那一刻,兩位老人已經趕到酒泉,焦急地等着女兒。
“劉洋比其他人出來晚,可能是考慮到她是女孩子,形象也很重要,戰友先進去幫她梳洗了一下吧。”等了一段時間,劉洋笑着走了出來。
按照部隊規定,3個航天員出艙後需要隔離檢查。在落地的幾天後,航天部安排3個航天員和家屬們相聚了一次,一個小時。
“沒有這樣的經歷,根本就無法體會作爲航天人家屬的心情。我們都沒有問太多,就抱在一起。孩子在天上飛了那麼多天,終於回來了,只想讓孩子好好休息,讓他們多睡一會兒……”
從那以後,劉士林牛喜雲夫婦又開始了終日想念女兒、週末等女兒電話、盼望女兒回家的日子。
女兒“成名”後的煩惱
女兒成了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牛喜雲卻不太敢出門了。
“一出門,就會有人來問我劉洋的事,我就只說謝謝,並不想說太多,也沒覺得女兒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但牛喜雲沒想到,女兒的“名人”效應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事情:“有小區停水停電,小區就打出航天員劉洋的媽媽就住在這附近,請儘快給水通電。”牛喜雲很無奈,也有壓力,“這事可以找開發商正面解決,爲什麼要打出劉洋的旗號?覺得挺奇怪的。”
不久之後的一件事,讓牛喜雲坐不住了。門口一個賣油的竟然打出招牌“航天事業油”,牛喜雲跑到賣油的人面前問,“這油是航天員吃的嗎?”“這油是劉洋吃的嗎?”“都不是,那爲什麼打着航天事業油的招牌?”
“劉洋不是明星,她是個軍人,軍人要嚴肅莊重,我們一直很低調,就是不希望給劉洋和她的工作添麻煩。”
牛喜雲說,之前接受媒體的採訪是因爲女兒告訴他們,要配合宣傳部門,但他們不想出名,他們還是最普通的父母,希望過最普通的日子。只要女兒好,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新報記者勞韻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