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月14日上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參加完頒獎典禮後乘飛機返回北京,並在首都國際機場貴賓室舉行了簡短的記者會。
14日上午8時55分,莫言一行所乘的班機降落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的雪已經靜謐下了一夜,整座城市銀裝素裹。
莫言和夫人杜勤蘭、女兒管笑笑等一出現在貴賓通道,立馬陷入記者的包圍,眾星捧月般走進休息室。
現場等候已久的記者要求莫言展示諾貝爾獲獎證書,莫言說,“都在行李箱呢,沒拿出來”。
“坐在北京的房子裡照樣可以回(高密東北鄉),人不回,心回去就行。”莫言告訴中新社記者,依舊想回自己在文學作品中構建的文化王國高密“東北鄉”。
莫言說,諾貝爾獎對作家來說往往是一個“死亡之吻”,很難再出好的作品。很多作家一旦獲獎,就陷入繁瑣事務中去,影響寫作。我盡量避免這種結局。作家最重要的不是開會和接受記者采訪,而是寫作。
“天天像趕場一樣”,談到近10天的諾獎之旅,莫言用“非常圓滿”來概括。他說,在瑞典,強烈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對文學、對中國作家的熱情,“滿載友誼和熱情而歸”。
“我還沒到斯德哥爾摩,就在視頻上看到一些留學生,在那邊"快閃",穿著民族服裝,高唱中國歌曲,做了一些很喜慶、活潑的活動。”莫言對瑞典的“中國Style”很“買賬”。
他一直微笑著面對記者,坦言這次領獎“很輕松”,指了指身邊安靜站立的夫人說,“阿姨更輕松,她馬上就可以回到家抱外孫女了。”
整個提問中,莫言依舊保持“莫氏風格”,幽默風趣,同時謙虛低調,直言自己“永遠不敢稱大師”。他說,大師有它內在的含義,誰叫我大師,我覺得暗含著一種諷刺的意味,“因為我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好”。
對於接下來的創作計劃,莫言說,自己風塵僕僕,調整一段時間再說。
“瑞雪兆豐年,明年有個好收成。”他用俗語寄言高密的鄉親們,並連稱,“鄉親們比我聰明多了”。
記者們將莫言夫人與女兒送上中巴,過程中,她們一直對記者表示感謝,連稱“辛苦辛苦”。杜勤蘭告訴記者,莫言的演講“發揮非常好”,自己“很開心”。管笑笑身穿普通的紅色羽絨服,邊走邊告訴記者,接下來三四天的行程很緊,要跟著父親“四處趕場”。
短暫的采訪過後,莫言一家在9時35分左右乘坐中巴車離開機場。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等一行親到機場迎接。
現場,來自莫言家鄉山東的一位記者說,莫言領獎歸來,說話“很實在,接地氣”。
在10天左右的“諾獎之旅”中,莫言出席新聞發布會,發表獲獎演說,參加頒獎典禮及諾貝爾晚宴,赴斯德哥爾摩大學作演講,與翻譯家陳安娜進行對談,並參加了當地華人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