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通訊員李一清本報記者王健文/攝
昨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六,離蛇年春節只剩下4天。
早上8點40分,從上海鐵路局寧波車務段傳來的消息:2月4日,寧波地區輸送旅客約5.5671萬人;2月5日,寧波地區輸送旅客約5.6835萬人。節前的春運最高峯,呼之慾來。
昨天上午10點多,寧波火車東站的廣場上,人山人海。
到處都是揹着大包小包,準備回家的旅客。有的三五成羣,聚在一堆行李周圍有說有笑;有的行色匆匆,穿梭在人羣中;售票窗口附近,也有人面帶愁容,回家的票似乎還沒有着落。
我也穿梭在人羣中間,希望能撲捉到他們回家路上的喜怒哀樂、人情冷暖。
場景一:
“爸,有錢沒錢,您都得回家過年啊!”
早上5點多,天矇矇亮。
寧波火車東站的廣場上,人越來越多。
32歲的張忠明揹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往進站口的方向走去。在他身後,他68歲的父親張國才佝僂着身軀,跟在兒子身後,默默不語。
張國才老來得子,他就這麼一個兒子。
來寧波打工3年,他還從沒有回過湖北老家。
今年,兒子千里迢迢從湖北趕來,硬是要將老張接回家去。
“爸,有錢沒錢,您還是要回家過年啊。”張忠明一邊走,一邊說着。可是,任憑張忠明怎麼說話,老張就是不說話。
“他不說,我也知道。他是覺得沒賺到錢,回去了,對我們幫助不大。”
張忠明說,他們父子倆已經有3年沒見面了。3年前,家裏蓋房子缺錢,父親背上編織袋裏的行李,隻身來寧波了。做過環衛工,也當過門衛,還在工地上幹過小工。一個月省吃儉用下來的2000多元,全都寄回老家了。
出門3年,老張寄回去的錢,幫兒子蓋起了樓房。
“電話裏,他一直都說自己在外面過得很好。我知道,他是在寬慰我。這麼大年紀了,一個人在寧波,想想都很苦。我和老婆實在是放心不下。”
去年,張忠明在老家打兩份工,日子好過多了。
今年年底,他特意託老家和寧波的熟人,幫父親買好了回家的票。他還趕到寧波,接老父親回家。
放下行李,父子倆從衣兜裏摸出2個饅頭,一人一個分着吃起來。
突然間,看到老父親腳下還穿着一雙破舊的解放鞋,張忠明有些哽咽。剛咬了一口饅頭,還沒嚥下喉,嗆住了,眼淚都出來了。
擦過眼淚,張忠林走到父親身邊,幫父親裹緊了衣領。
“爸,今年回去了,就不要再出門了。我養得起你。”
場景二:
擡着擔架,送父親回老家
上午10點多,安徽阜陽的方國武急急忙忙地跑進了火車東站廣場的5590服務中心。
“我爸脊椎受傷了,可不可以擡着上火車?”一進門,方國武就問道。
工作人員小石迎上了,瞭解了大致情況。
原來,方國武的父親,在工地上幹活時脊椎受傷,住在鄞州二院。
眼看要過年了,他們買好了回家的車票。車是下午5點零1分,L8606次加班到安徽阜陽的車。
可是父親躺在牀上,動彈不得。
這可怎麼辦?
5590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很快幫方國武聯繫好了擔架和醫務人員。
下午4點多,一輛救護車徑直開到了離進站口最近的地方。車門打開,老人身上纏着繃帶,一動,就直喊疼。
方國武很着急。
“慢點,慢點擡,我爸他在喊疼。”
最後,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總算安全地將老人轉移到了擔架上。
小石安排了專人,爲老人檢票。
在醫護人員、志願者護送下,方國武和弟弟擡着父親,順利地進站上了火車。
火車快要開了。
方國武看着這些送他的好心人,直說“感謝!”方國武說,他們父子三人,跑過上海、廣州、寧波等多個城市,不管平時多苦多累,過年了,一定在家裏過。
這個慣例,從來沒有打破過。
本來,考慮到父親的病情,他們打算今年過年不回家,可是被父親拒絕了。
已經在臥鋪車廂裏安頓好了的父親老方,很滿足。
“一年到頭。年,一定得在自己家裏過。”臨走了,老方說了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