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過兩天就是除夕了,紅紅火火又要過個大年。天津人過年講究多,因爲是移民城市,來自晉魯徽浙等地的移民帶來了各地的民俗及生活習慣,使得天津衛的民間習俗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年節習俗,兼收幷蓄了各地的過年習俗,顯得更加濃厚、熱鬧。
臘月年味紅似火備年忙併快樂着
每年一進臘月,各家各戶就開始緊張地備年,揭開了年復一年的過年序幕。舊時代寫書信的先生和卦攤開始進入一年之中的旺季,家中有出門在外的親屬,都須寫信喚回過年,旅居天津不能回故鄉過年的人們也紛紛寫信報平安。平民百姓尚且如此,各商家也開始整理賬目,該還錢的還錢,該催賬的則派人四處收賬。這不過是剛掀開過年的序幕,真正進入備年階段應該還得是從臘八開始。
臘八其實是個佛教節日,天津人很重視這個節日,無論是否信佛,那一天都要煮一鍋“臘八粥”或炒些黃豆,施給衚衕裏的小孩們以結善緣。這一天各大寺廟也在廟門口施捨臘八粥,紀念這個日子。進入正式備年階段最主要的標誌就是各大年貨市場“出全街”,像宮南宮北、毛賈夥巷、估衣街、官銀號、北門外等地的年貨攤都必須在臘八過後揭下“年年在此”的春條,高搭蓆棚,出攤售貨。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逛年市。津門民諺就有“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這是備年人羣的真實寫照。
年貨市場裏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有鞭炮攤、年畫攤、絨花攤、燈籠攤、耍貨攤、窗花吊錢兒、日用百貨、乾鮮果品、香蠟神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孩子們都以逛年貨市場爲樂事,不爲買東西,看一看就是享受。各炮攤爭相放炮,吸引遊客;年畫攤主高聲報出年畫的名字和編號,吸引大家回頭觀看;耍貨攤前帶花臉兒的攤主把“悶葫蘆”抖得山響;絨花攤前的小夥計在自己氈帽上插滿了各色絨花,有石榴花、聚寶盆、紅牡丹。臨近臘月二十三,各家採辦年貨也形成了高潮。
到了臘月二十三,是“祭竈”的日子。這一天老百姓要把竈王龕摘下,傍晚在院中擺上糖瓜、香蠟、清水一碗、蘆葦幾根,祭祀竈王。等行禮完了以後,把竈王龕焚化,這叫“竈王上天”。焚化前要在竈王的嘴上抹些糖瓜,意即讓竈王甜甜嘴,多說些好話,這正是“上天言好事”,以便“回宮降吉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按天津的習俗家中婦女不能祭竈。這一天,爲歡慶竈王上天,家中要備些好飯食,津門俗稱“過小年”。
過了這個小年,就算真正進入了忙年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每天都有十分具體的事務安排,一環套一環,直到除夕進入過年階段。老話是這麼講的:“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麪發,二十九貼倒酉,大年三十熬一宿。”到除夕的上午,各家過年的準備工作都差不多結束了。到了這會兒您上街轉一圈,門上的對聯紅紅火火,吊錢兒窗花色彩斑斕,家家煥然一新,人人沐浴更衣,朝思暮想的除夕這總算是到了。
除夕“例兒”多別犯忌
除夕是過年階段的開始,也是一年中最令人忙碌高興的一天。這一天有很多民俗,比如除夕那天“踩歲”,在屋中的地上撒些芝麻秸,任人踩來踏去發出“噼啪”的聲音,以增加過年的氣氛。不過那會兒是“青磚漫地”呀,如今誰還忍心在木地板上鋪上一層芝麻秸,供人踩踏?因此,這個民俗基本消失了。這一天的“禁忌”也很多,如不能掃地,不能說“忌”字,如“死”、“窮”、“沒”等,比如包餃子面沒了得說“餡多了”,打碎碗碟要說“碎碎平安”。
到了晚上“年夜飯”,好戲登場了。一家老小團團圍坐,飯菜十分豐盛,以前壓箱底的吃食全拿出來了。飯前得先祭拜祖先,再開始用飯。新婚一年無子的夫婦,除夕夜要吃兩個糉子,如果沒有江米的,面蒸的“面糉兒”也行,不許用手拿着吃,必須用筷子夾着吃,意喻“快種子”。因此,舊時的天津除夕夜衚衕裏賣小吃的除了糖堆兒、糕乾、糖粘子外,還有賣糉子的。
晚飯後,開始準備祭神拜尊親、包素餃等項工作,孩子們則跑到衚衕裏打着燈籠放鞭炮。小夥伴們人手一燈,在衚衕裏逶迤前行,口中唱着:“打燈籠烤手嘍,你不出來我走嘍……”午夜子時,按習俗叫“全神下界”,孩子們被大人們暫時喚回,唯恐在外面衝撞了諸神。家家點燃香蠟,向供奉的神祗及祖先影像行禮,然後按輩分年齡依次向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把早準備好的紅包發給小輩“辭歲”,一家人歡天喜地、其樂融融。拜年儀式過後,一家人到院中燃放煙花爆竹,全家人徹夜不眠,或打牌,或包餃子,開始“守歲”。天明之前,將供奉的“神祗”焚化,這叫“全神上天”,開始煮食葷素餃子,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人們期盼了許久的“年”就這樣來到了,從初一到初五,每天都安排了各種飯食。其實過年就是全家在一起吃飯,充分體現了“民以食爲天”的精神。俗話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的餃子剁小人。”初一吃餃子自不必說,除夕夜早包好了。初二的撈麪一定得重視,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按老天津習俗“姑爺是門前貴客”,孃家接待必須要隆重。而且初二是財神下界的日子,家家戶戶要接財神,因此飲食不可輕視。撈麪配菜需要按“四碟”標準,這是嘛標準呢?就是炒蝦仁、香乾肉絲、糖醋麪筋絲、攤黃菜,菜碼要青黃豆、黃瓜絲、胡蘿蔔絲、土豆絲外加紅粉皮。初五這一天叫“破五”,家家要剁肉餡包餃子,取其“剁小人”之意,預示來年平平安安,沒有口舌之虞。這一天,各商家都準備開門營業,爲求一年平安順利,要請“全口人兒”開市,門前燃放煙火爆竹,其聲勢不亞於除夕夜。初五過後,一切又恢復正常軌道,再要過年,需等來年除夕。人們就這樣在期盼中翻着時間的書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