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箋紙,是小幅的精美的紙張,也稱詩箋或花箋,是以傳統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紙上印以精美、淡雅的圖案,作爲文人雅士詩文唱和或書札往來的必備之物。它集詩、書、畫、印於一體,具有國畫的韻味,甚至可以說,每張箋紙都是一幅微型的國畫。箋紙中最爲考究的,則是由以專門售賣筆墨紙硯等書房用品爲主營業務的南紙店邀請名家繪製樣張,再行刻印。陳師曾、齊白石、姚茫父、張大千等畫家,都曾繪製過箋紙。南紙店以此爲底本,以木版水印的方法,批量印製。名家、名作、名刻,印出的箋紙清新淡雅,不但富有文人氣息,也極具觀賞價值,因此廣受文人學者的喜愛,除了日常使用,也作爲文房的清玩,用來觀賞和收藏。
自民國以降,箋紙繪畫的題材愈加廣泛,有人物箋、山水箋、花卉箋、翎毛箋、博古箋等等,極一時之盛,當時北京琉璃廠的清祕閣、榮寶齋、淳菁閣、懿文齋等南紙店,都自行刻印花箋出售。而在這諸多種類的箋紙中,生肖箋是頗具特色的一種。
生肖箋的繪製自1932年始。是年,陳少鹿、王夢白、馬晉、汪溶等畫家應榮寶齋所請,專門繪製了以猿猴爲題材的箋紙,以賀新歲,稱爲壬申箋。這些箋紙中的猿猴造型生動,活潑可愛,令人耳目一新,愛不釋手,因此爭相購買,爲當時漸趨沒落的箋紙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後一年,榮寶齋又印製了癸酉(1933)箋。鄭振鐸在《訪箋雜記》中曾經對榮寶齋印製的壬申箋、癸酉箋給予了高度評價。1933年,魯迅、鄭振鐸編印《北平箋譜》,特意將壬申箋、癸酉箋收錄其中,可謂發揚光大。其後,以生肖入箋遂成定製。每年春節來臨之際,榮寶齋都會請當時畫壇頗有名望的人繪製生肖箋,而後印製出售。現在可以考證的,在壬申箋、癸酉箋之後,又有甲戌(1934)、乙亥(1935)、丁丑(1937)、戊寅(1938)、己卯(1939)、庚辰(1940)、辛巳(1941)、壬午(1942)諸箋,加上榮寶齋多年蒐集整理,終於湊齊十二生肖箋。
在十二生肖中,龍、蛇(尤其是蛇)最難入畫,因爲龍乃神話動物,無所本原;蛇又常常作爲妖的化身,在古小說、戲劇中反覆出現,同時蛇亦是畫家不常碰觸的題材。如何使畫作契合生肖箋的主題,這便要考較畫家的功力和造詣了。因此在榮寶齋的生肖箋中,蛇箋收錄最少,尤爲珍貴。
1957年11月,榮寶齋整理出版了《北京榮寶齋詩箋譜》,一函四冊,共收錄箋紙160幅。其中卷二專門收錄生肖箋40幅,蛇箋僅有兩幅,作者分別爲陳緣督和王雪濤。
陳緣督所繪製的蛇箋,畫面上有一青蛇半露於草叢之中,張顎吐芯,造型生動,作躍出之勢,但並無兇惡之狀,給人以靈動活潑之感。畫家是否在有意識地向人們展現《白蛇傳》中聰明伶俐、樂於助人的“小青”形象,不禁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王雪濤繪製的蛇箋則是另有一番韻味。畫面上,一條赤蛇盤臥於枯樹之下,蛇通體以硃砂畫出,以淡墨繪出蛇身上的花紋。王雪濤似乎以一種廣佈於我國各地的毒蛇——赤鏈蛇爲摹繪對象,然而在畫家的筆下,這條蛇卻是憨態可掬、閒適自得,給人以溫順、平和之感,極好地契合了祥和喜慶的新年氣氛,足見作爲齊白石親傳弟子王雪濤繪畫的非凡功力。
蛇年馬上就要到了,不知榮寶齋是否還存有當年蛇箋的印版,倘若重新印製一批,一定會給人們帶來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