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每年春節前後,正是津郊菜農最忙碌的時候。因爲要守候在大棚裏生火取暖培育來年的種苗,他們許多人甚至連年都過不安穩。而今年,在寧河縣,這種狀況已經見不到了,菜農們沒有晝夜值守在大棚內育苗,而是忙着趕往種苗培育基地“簽單”。
昨天早晨不到八點,在本市“六大種業基地”之一的寧河百利種苗培育基地裏已是人聲鼎沸。記者看到,基地的工作人員正忙着給來自嶽龍鎮潮順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的夏寶安簽署育苗合同。在他身後,還有數十位菜農代表在排隊等候。
“對於菜農來說,高產種苗是最好的年貨!今年可以放心過個好年了,基地的專業育苗服務,讓我們既省心也放心。”簽完14個大棚西葫蘆育苗訂單,夏寶安一臉輕鬆。談起育苗,老夏總忘不了幾年前的傷心事兒:“那會兒是自己育苗,不但一個春節都守在大棚裏,而且由於咱沒有專業溫度調控設備,出苗率不高,苗也長得不齊,高的高、低的低,一次就糟蹋了5800塊的西葫蘆種苗錢。”老夏說,幾千塊的種錢“打了水漂”還是小事,關鍵是耽誤了14個大棚一茬的收成,少說也得損失20多萬。
曹莊村村委會主任付克鎖是代表全村30多戶菜農來訂苗的。“去年給村裏訂的黃瓜和西紅柿種苗長勢旺盛,爲村民帶來了好收成。村民都成了‘回頭客’,今年都催着我又來訂了,今年再給大家訂100萬株苗,預計最少盈利幾百萬元。”
老付並沒有誇口,大家爭先恐後來種苗基地訂苗,是因爲一項惠農政策正在這裏實施:由農戶們供苗或在基地購苗,種苗基地給免費給培育,培育費用由縣政府“買單”。記者隨機採訪了現場數位菜農,大家都認爲這項政策效果看得見摸得着。來自東棘坨鎮艾林村的方誌田說:“‘十分收成七分在苗’,能否有好收成,育苗是關鍵。工廠化育苗省時省工,降低勞動成本,育出的苗子達到整齊一致,葉片、莖、節間、根系都夠達到‘壯苗’的標準,以前育苗得向種苗場交費,今年通過政府扶持免去了全部費用,我們村育苗40多萬株,節約成本10多萬元。”
據悉,今年寧河將爲菜農免費育苗3000萬株,爲農民節省700萬元以上育苗費用,蔬菜品種達70個,覆蓋面積30萬畝。本報記者郭 熠實習生趙怡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