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17日在媒體撰文稱,目前幾乎涉及整個歐洲大陸的馬肉冒充牛肉醜聞,將使食品工業的聲譽遭受長期損害。
連日來,英國首次發現的馬肉冒充牛肉事件在歐洲大陸不斷髮酵。來自法國的不法廠商生產了450萬包涉嫌冷凍食品,共銷往13個歐洲國家,僅德國涉及到的千層麪食品就有17.9萬包。在自查的過程中,德國一些食品連鎖店還發現,其它一些帶餡麪食中也有以馬肉冒充牛肉的現象。
歐洲的這次馬肉風波涉及到生產、供貨到銷售的整個環節,涉及的範圍之大前所未有。
艾格納因馬肉事件接受媒體問詢時曾說,德國原來早已計劃制定規則,要求生產商在食品外包裝上做出明顯標誌標出成分,但遭到一些黨派議員的反對而未竟。
在當日出版的《星期日圖片報》中,艾格納寫道:“歐盟有着嚴格的食品法,但只有在嚴格監督以及肇事者承擔後果的情況下,這些法律才能起作用”,要求食品工業的“供貨鏈必須實現完全透明,違反法律或者由疏忽造成的事件必須通報社會”。
由於多年前的瘋牛病事件,歐盟制定的食品信息規則中規定,食品廠商必須註明牛肉來源。新的法規並且擴大了這一規定,要求從2014年起,豬、羊、山羊以及禽肉也必須“出身清白”。不過,如果這些肉類非主菜而僅作爲附加成分,例如作爲食品的調味汁等,則不在規範之內。這就使廠商有機可乘。
調查人員發現,馬肉風波涉及的大量食品標籤被調換,使得調查過程變得十分複雜。艾格納認爲,“馬肉醜聞爲德國以及歐洲的食品聲譽帶來了巨大的、長期性的損害。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