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節假期裏,我覺得最好看的電視節目不是央視春晚、各地方臺春晚,不是《非誠勿擾》精華版,也不是《鄉村愛情變奏曲》,而是江蘇衛視新欄目《郭的秀》開播第一期,郭德綱對話趙本山。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小品王,一個是話題不斷的相聲領軍人物,兩位江湖中人,更是倆人精兒,這兩個人面對面圍着一張桌子聊天,其中的機智幽默,既惺惺相惜又互相擠對的勁兒,是任何單獨訪談都出不來的效果。
如果不是這次央視春晚中郭德綱接替趙本山,並在以往趙本山小品的時段登臺,兩人也許沒有可以坐在一起對話的契機。比趙本山小16歲的郭德綱今年挑起了春晚舞臺新老交替的擔子,不管完成的姿勢如何,郭德綱的事業走勢看漲是毫無疑問的,在頭髮花白、宣佈退出小品舞臺的趙本山面前,郭德綱顯得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但俗話說“人老尖,馬老滑”,敏捷機智上郭德綱略勝一籌,論“打太極”,薑還是老的辣。
倆人的鬥智從一上場就開始了,趙本山先拿欄目名字《郭的秀》開涮,“鍋如果得鏽了就不好了”。郭德綱謙虛了幾句,趙本山就一臉壞笑,“您的謙虛永遠都帶有不謙虛的模樣”,郭德綱腦子快,立刻接過來:“年輕沒辦法,我過了三十就好一點了。”最狠的是趙本山說:“你都上央視春晚了,我覺得我老在那站着,你就很難上去了。”郭德綱只好說:“我先樂一年,明年你再接着樂。”
雖然互相擠對,但相似的人生經歷也讓他們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感覺,一個是撂地演出的相聲,一個是紮在泥土裏的二人轉,吃苦是倆人都曾有的戲碼。想當年趙本山所在的劇團整團演出一場才掙10塊錢,有時候沒有錢就給一筐雞蛋或者供一頓飯。郭德綱剛出道的時候稍好一點,但也是一把辛酸淚。記得2005年郭德綱剛剛火起來的時候,在後海一家飯館請媒體吃飯順便做採訪,印象特別深的是郭德綱講起自己的窘迫經歷,當時他進了一個小評劇團,老闆一個月給一千塊錢,可是唱了兩個月,一分錢不給,他想要是扭頭走了,兩個月就白唱了,於是就堅持着,自行車胎紮了都捨不得補,坐公共汽車也要算好了怎麼倒能省5毛錢。有一天晚上夜戲散了,木樨園已經沒車了,只能往回走,郭德綱一直從蒲黃榆走到當時住的黃村,到家已經凌晨4點了,那會兒正趕上修京開高速,玉泉營堆了好多土山,非常難走,到了西紅門橋那兒他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邊走邊哭。說到這兒郭德綱還不忘自嘲:“我發現到家的時候身輕如燕,原來輕功就是這麼練的啊。”
如今趙本山和郭德綱早已不再是獨自打拼,一個率領趙家班,一個掌門德雲社,樹大招風,高處不勝寒,這麼多年都經歷了風風雨雨。相比之下,德雲社出現的危機要比趙家班多,2010年德雲社多名弟子出走,趙家班至今還沒走過一個徒弟,在協調傳統師徒關係和現代文化公司的矛盾上,趙本山顯然更成熟一些。郭德綱自嘲“入佛門六根不淨,進商界狼性不足,管孩子溺愛,弄了半天都管了我”,趙本山傳授祕訣,首先要跟徒弟們多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不要忘掉身份,不要忘掉自己是農村很苦的孩子,不要忘記出名前走街串巷演出的經歷,只有這樣才知道現在有多舒服。面對徒弟的缺點,趙本山說感情永遠放在第一,規矩規定放後面。
在兩人的對話中,趙本山說了好多大實話,這是他用大半輩子的人生換取的經驗,值得每個人思考。趙本山說自己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失敗,還是在這個路上正在走的人。現在不是人老了,是人老實下來了,人們總說做人要低調,在他看來低調的背後還有一種驕傲一種僞裝,應該是低頭纔對,能夠真心哈下腰來誠懇地把自己交給觀衆,交給社會。總之一句話,人識進退,海闊天空。WJ132
見藝思千
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