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農曆正月二十五,民間俗稱“填倉節”。本市民俗專家尚潔介紹,填倉節是一個由農村發展到城市的節日,在天津有着獨具特色的本地習俗。
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在天津又稱“打囤”。過去每到正月二十五這一天,民間就用細竈灰在院子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紀念,同時也祈盼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
說到天津的傳統習俗,尚潔介紹,在正月二十五這天清早,各家要把貼在門窗上的吊錢揭下來,用它包裹着一些五穀雜糧,放在頭一天畫好的小圓圈內,再壓上一塊磚,象徵糧倉已經填滿。這樣保存一個白天的時間,最後把吊錢集中在一起燒掉。也有的將揭下來的吊錢直接包好了,並在裏面夾裹一些零錢,然後放置在櫃角、牀下等不經常碰到的地方,存放一年,等到來年填倉,再用新揭下來的吊錢兒替換。
尚潔介紹,天津人習慣在填倉節這天吃新鮮鯽魚熬的湯,配以米飯,取其魚米滿倉、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有的人家還要蒸一大鍋饅頭,饅頭內佐以豆沙、山楂等不同的餡料,外形則捏成刺蝟、老鼠等可愛的造型,還要用綠豆、紅豆給它們加上一雙小眼睛。
尚潔表示,如今的填倉更多的是人們對新一年的一種美好寄託。過了填倉節,意味着一切工作就要步入正軌,以辛勤勞作迎來新一年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