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社會交往
圈子很小聚會多是同行
朋友喜事一般不主動參加
他們白天的工作,都較為嚴肅。畢竟是和遺體打交道,和喪屬打交道。下班後,和其他年輕人一樣,他們會去參加各種聚會,陳嬌也會像其他都市女孩一樣,經常約人逛街、喝咖啡。只是聚會圈子較小,一般都是同行。大家吃飯喝酒,唱歌,偶爾打麻將。“我們一個月只能休息4天,經常下班時間確定不了,社會交往圈子很小很小。”
因為行業、工作特殊,很多老殯葬工作者認識新朋友,為了避免尷尬,很少介紹說自己是殯儀館的,一般都說是“民政局的”。但陳嬌說,他們這一代殯葬工作者,遇到外面的朋友,一般都直接說殯儀館的,也能得到理解,第一反應往往會說“這個工作好哦,你們工資高哦。”
蘇家彬和陳嬌一樣,很多時候社交活動都是和同行一起聚會。而外面一些朋友的喜事,他一般都不主動參加。在殯葬這個行業,流傳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不主動和人握手,不給同桌人夾菜,不主動遞名片,不輕易出席朋友的喜宴和生日宴會等。
“別的行業,提倡微笑服務,而我們入殮師,必需要嚴肅,不能笑。因為來殯儀館辦喪事的群眾,都很悲傷,笑容是一種非常不禮貌和讓逝者家屬難以接受的行為。”蘇家彬說,而在行業內,如“你好”、“再見”等基本上屬於禁語。
待遇收入
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
說我們收入很高不公平
老百姓忌諱在公開場合談論殯葬,即便聊也總繞不開“暴利”。近年來,關於殯葬暴利的說法屢見於媒體。曾經也有媒體報道過,深圳一殯儀館火化工的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
入殮師的收入如何?陳嬌和蘇家彬說:“我們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四五萬元。這些報道對行業人員來說並不公平。說我們殯葬職工收入高,我們是背黑鍋。反過來講,殯葬從業人員,現在很多都是大學生,甚至還是研究生,而收入比平均工資略高,也很正常。說我們收入高的人,他能來乾這一項工作嗎?”(重慶晨報首席記者任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