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56歲的許女士在超市購物時被收到的一張宣傳單吸引住了。“具有較高資金流動性的理財模式……5萬起,3個月年化收益8%,1年期收益率最高12%。”宣傳單上一串數字讓許女士十分心動:“發傳單的人說5萬塊錢存3個月就能掙1000塊,而且還保本保息。”
記者走訪發現,在本市多個連鎖超市內,多家網絡借貸,也就是P2P借貸平臺設立了宣傳臺,匯中財富、融通匯信的宣傳海報和宣傳單上印着“高息”“理財”等字眼來吸引客戶,有不少人駐足諮詢,對理財方式不清晰的中老年人,成爲其主要的推銷對象。
記者拿着許女士收到的宣傳單,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了這家“全部到期產品100%實現預期收益率”的P2P借貸平臺——匯中財富,產品經理焦先生熱情地介紹說:“我們是純儲蓄類產品,利息是一定的,銀行理財產品說的收益率只是‘預期’的,我們的產品是一定能‘保本保息’的。”
就在易買得光華橋店內的該產品宣傳點,焦先生藉助只有銀行使用的專有詞彙“熱情”地介紹:“我們是儲蓄類產品,銀行賣的理財也有一部分是我們的產品,只要您到公司簽訂合同,然後再通過銀行打款到我們公司指定賬戶,2天后就可以計息,隨到隨存,到期後可以取款,而且您到與公司合作的5家銀行網點打款還能爲您免手續費,我們就是替客戶着想,幫您省錢。”
當記者表示出對資金安全的擔心時,焦先生繼續用“專有名詞”推銷:“我們風控措施有三個模塊,並且有風險保證金,一旦有問題,公司也會補上,從2006年開始運作,目前發行的產品都已兌付,產品投資方向主要是用於給‘中產階級’的貸款,並且會向投資者公佈貸款的去向和使用者姓名等信息。”
此外,記者還致電了國內規模較大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人人貸,諮詢其理財計劃,理財經理介紹說,去年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平均爲13.6%,而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3%至6%左右,大約是銀行理財收益的3至4倍。
然而,P2P借貸平臺推出的“理財”真有那麼安全嗎?早在2011年銀監會就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下發了“風險提示通知”,要求銀行加強內控,建立與其之間的“防火牆”,當時的文件中就指出:“由於行業門檻低,且無強有力的外部監管,人人貸中介機構有可能突破資金不進賬戶的底線,演變爲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非法金融機構,甚至變成非法集資。”本月初,上線僅一個月的P2P網貸平臺衆貸網宣佈倒閉,該公司發佈的公告稱:“由於整個管理團隊經驗的缺乏,在開展業務時沒有把控好風險,給投資者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即便如此,風險提示並沒有讓其偃旗息鼓,而是繼續挖掘線下客戶,並且在推銷中藉助了“理財”“銀行”“儲蓄”等字眼兒以獲取信任。而國內網貸平臺雖已出現6年,但卻基本處於監管空白,任何人想要開辦網貸平臺,只需花錢買一套軟件,然後再到工商局和網絡管理部門註冊,半個月就可開張營業。此外,雖然目前不少P2P平臺都聲稱具備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等風險控制手段,然而一旦發生還貸危機,風險基金恐怕只是杯水車薪,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難以掌控。本報記者黃海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