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000元人民幣在銀行存一年,利息只有30多元;如果投入股市,有可能幾分鐘就“打了水漂”。近年來興起一種網絡借貸平臺,投資者將閒散資金出借給有需求的人,可得到高於銀行利率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年息。但是,其中也蘊含了巨大風險。南開區讀者李小姐日前通過渤海早報新浪微博反映,她在一家網絡貸款平臺投資2000元進行貸款,過了還款期限仍不見還款到賬。
很難知道誰在借錢
記者通過網絡借貸平臺體驗了一次網上借貸。記者首先打開了一個名爲“拍拍貸”的網站,在一份名爲“參加夜校學習,提升自我”的借款請求中,借款資金爲3000元,年利率高達23.4%。在頁面中,記者只能看到該借款人自我介紹和“家庭年收入8萬以上,放心投資,按時還款”的說明,以及該借款人通過網站身份證和手機驗證的標誌,其餘信息只有“借出者”才能查詢。記者發現,無論是驗證信息還是借款理由、還款能力說明均由個人填寫。本來借錢給別人,知道對方是誰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在網貸平臺上很難知道到底是誰在借錢。
銀監會發風險警示
去年底,一名杭州市民在一個名爲“優易網”的網絡貸款平臺上投資後,突然發現該網站下了線,她的資金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而在該網站上線4個月的時間內,受騙人數達到60多人,金額達到2000多萬元。
中國銀監會曾經發布過對於網絡借貸平臺——“人人貸”風險的警示通知。民間資金可能通過“人人貸”中介公司流入房地產以及“兩高一剩”等限制性行業。這些行業門檻低,且無強有力的外部監管,“人人貸”有可能突破資金不進賬戶的底線,演變爲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非法金融機構,甚至變成非法集資。
投資者權利難保障
天津德唯律師事務所賈芳律師認爲,對於借款人而言,高效和便捷是網貸平臺的服務優勢,其遠超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高收益也吸引了衆多投資者。但是,因爲監管制度尚不完善,網貸平臺存在着多方缺陷和較高的投資風險。
根據相關規定,民間借貸利率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網貸平臺作爲中介存在於虛擬網絡中,投資者很難把握其實體。同時,平臺所出具的借款人信息真實性也無法保證,如果網貸平臺攜款潛逃,投資者的權利將無從保障。一些網貸平臺存在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爲,有可能侵害投資者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