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由原農業、林業、畜牧、水務、水產、水果等6個局組成的茂南區農林畜牧和水務局,舉行了揭牌儀式。細心的網友發現,新組成局竟然設有19位副局長。(4月25日《南方農村報》)
“1正19副”,總共20個人,坐下來正好兩桌,難怪網友稱之爲“最強飯局”。在此之前,深圳市科工貿信息委領導“1正20副”早就創下了紀錄,成爲機構臃腫的典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情況都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出現。
應該說,把農業、林業、畜牧、水務、水產等部門集中起來,組建成一個新的部門,符合中央強調的職能轉變要求,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必然取向。反過來講,過去在職能上分得這麼細,也說明了行政機構改革非進行不可。
相關方面設立“1正19副”,初衷也許是不願意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一些幹部好不容易坐上了領導崗位,又不到退休年齡,單純因爲機構改革而撤銷職務,阻力可想而知。機構撤了,把位置保住,改革的阻力也隨之減少。
然而,機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破解人浮於事,推動職能轉變。如今,一個局設19個副局長,顯然又不符合精簡崗位、優化職能的要求。鑑於“官場病”的客觀存在,這麼多副職集中到一個部門,如此改革反失其美。
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重組。李克強總理指出,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強調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打破利益推動改革,而不是向利益屈服。在地方實踐中,如果抱着不得罪人的態度,改革必然走樣,甚至還可能產生新的問題。
改革要打破既得利益,必定會面臨一些困難。但既然走上了改革這條路,那就應該大刀闊斧,嚴格按照中央要求和公衆期待,堅決地推進改革。真要做到了公平公正,困難也許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否則,曲解改革造成對公信力和公衆感情的傷害,又該由誰埋單呢?(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