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綜合報道,今天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新任期就職一週年的日子。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宮,普京在沿襲其以往執政風格之外,也爲俄羅斯構築了一個內政外交的“強國夢”,着力發展本國經濟和國防建設,並掀起強勁的“反腐浪潮”。在外交方面,普京充分也表現出其“硬漢”特色。
執政亮點源自實現俄“強國夢”
普京一年來的執政亮點源於其爲俄羅斯構建的“強國夢”。他於去年12月發表了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後的第一份國情諮文,從多角度全面闡述俄羅斯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提出國家中長期發展思路。他在講話中開門見山地指出,俄羅斯國力在21世紀頭12年得到恢復和鞏固,當前的任務是打造一個富強的俄羅斯。
國防問題是普京第三任期的重中之重。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2020年前國家軍備和改進國防計劃涉及23萬億盧布的鉅額資金。此外,普京上任幾個月後多次視察海軍、空軍,強調提升這兩個兵種戰鬥力。特別是在去年8月俄空軍100週年典禮上,他承諾2020年前爲空軍裝備超過1600架新型戰鬥機,並斥巨資打造高技術空軍,無不彰顯出其“強軍夢”。
在經濟領域,近幾年來,俄羅斯積極抑通脹、控赤字、穩增長,保持了本國經濟的較快增速。但由於俄經濟結構性矛盾依舊,2013前幾個月的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面對這樣的局面,普京指出,俄羅斯經濟政策將做出調整,但其基本面不會改變。他認爲,目前俄央行政策總體合理,其主要目標是抑制通脹。
普京認爲,俄羅斯201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將大大促進國內市場的開拓和出口。俄將不斷改善國內商業和投資環境,吸引長期投資者。他同時指出,俄羅斯依賴原材料的經濟模式經不起外部衝擊,其潛力已告罄,要保持經濟較快增速,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倡導科技創新。
在外交領域,普京指出,當今世界已經不是單極世界,多極化格局得到鞏固,深入人心,俄羅斯將繼續捍衛集體協商解決當代問題的原則。他認爲,俄羅斯要保持地緣政治吸引力,保持對鄰國和夥伴國家的影響力,就必須提升經濟、外交、文化、科技、教育和軍事等領域的實力。
普京還說,地區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發展潮流,俄羅斯將繼續推進與獨聯體國家一體化進程。他強調,21世紀俄羅斯的發展重點是“東進戰略”,亞太地區如今成爲世界上經濟最有活力的區域,西伯利亞和遠東開發計劃能夠幫助俄羅斯在快速發展的亞太取得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認爲,普京重返權力巔峯後發表的首次國情諮文體現了他一貫的強國思想,同時點出俄羅斯目前內政外交政策的側重點,即對內保證政治清明和經濟現代化,對外推進地區一體化並融入亞洲發展進程。
重拳反腐肅清風氣規模超乎以往
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後,普京對於如何肅清政界風氣,似乎有了更具體的答案。他承認,俄羅斯有政治改革的必要,但不能實施劇烈變革,否則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他認爲,俄羅斯應當建立透明的、充分考慮民意的權力體系。
這次就任後,普京繼續高舉反腐大旗,重拳反腐。他提出,要加強對官員的職務行爲和財產狀態的監督,對於瀆職、腐敗的官員要堅決罷免。
在2012年底的國情諮文中,普京提出,在監督政府官員收入和財產的同時,將開始監督政府官員和國有公司領導以及其家屬的開支和獲得大筆財產的交易。
此後,普京的倡議成爲《俄羅斯政府法》修正案。這份法律規定,除了收入外,政府官員家庭的大額支出也被納入申報範圍,凡在2012年購買土地、不動產、汽車、有價證券、股份金額超過申報者本人和配偶此前3年收入總和的交易,必須進行申報,並說明資金來源,否則有關部門有權進行調查。
上個月,俄聯邦委員會通過法律,禁止高官、公務員、上下院議員、法官擁有國外賬戶以及在國外銀行擁有有價證券。官員和議員們允許擁有國外房產,但必須公開購房資金來源。禁令也適用於所有上述人員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普京這一系列行動的規模超乎以往,多名涉貪高官陸續落馬。分析指,隨着反腐立法的逐漸完善,俄羅斯正從“權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在今年4月與俄民衆進行“直播連線”時,普京用了不少時間談論反腐問題。他坦言,“在俄羅斯,腐敗已經達到了過高的程度,威脅到了整個社會,我們將比抗擊通脹還要堅決地打擊腐敗,盡一切所能。”
普京說,去年俄享有權力地位的官員被提起刑事訴訟者超過800人,包括執法機構人員、各級官員,這些引發俄社會強烈反響的腐敗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他指出,俄羅斯在打擊腐敗方面的措施並沒有“過火”,並希望將來也不會出現“反腐過度”的現象, “至於反腐力度不夠的問題,那麼就來看看目前反腐的成效。”
發展對華關係是優先要務繼續推行“硬漢”式外交
普京在4月下旬曾向記者表示,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是俄羅斯政治領域最重要的優先任務之一。普京指出:“中國與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合作是穩定的絕對因素。在經濟上我們正在實施一系列大型項目,爲擴大合作創造條件,包括在經貿交流中使用本幣。”
根據其2月份批准的新版對外政策構想,俄將繼續加強與中國平等信任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積極發展所有領域的合作。
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俄羅斯,與普京舉行首腦會晤並簽署和發表重要合作條約及深化關係聲明。雙方強調在涉及對方主權、領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習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會談時強調,中俄互爲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深化中俄戰略關係在兩國外交全局和對外關係中都佔據優先的戰略地位。
訪俄期間,習近平還參觀了俄聯邦國防部,成爲第一位到訪俄國防部並參觀俄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的外國元首。專家分析稱,普京能夠邀請習主席參觀俄國家安全的戰略中樞,表明中俄兩國在政治互信方面已經達到了新的程度。
在處理俄美關係時,普京顯示出強硬一面。普京批准的俄新版對外政策構想中提出,俄將繼續與美國在軍備控制領域開展建設性合作,但同時希望美方在行動中嚴格遵守國際法準則,首先是聯合國憲章,包括遵守不干涉他國內部事務原則。美國在歐洲建立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是導致美俄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因爲華盛頓拒絕提供這個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的法律保證。俄方已迴應稱,可能就此採取軍事技術和外交等綜合措施。而近兩年來,圍繞人權、限制領養孤兒等具體問題,俄美更是屢次外交“交鋒”。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12月簽署了制裁法案“馬格尼茨基法案”,禁止向與2009年俄律師馬格尼茨基之死有關的俄羅斯人發放美國入境簽證。作爲迴應,俄總統普京簽署了“反馬格尼茨基法案”,禁止對俄公民實施過犯罪、參與非法剝奪俄公民自由或對俄公民進行過不公正審判的美國人入境,並查封他們在俄的金融和其他資產,同時禁止美國公民收養俄羅斯兒童,廢除俄美2011年7月簽署的收養協議。這兩個法案成爲導致俄美關係急劇惡化的轉折點。
不過,俄媒近日稱,俄美可能重啓外長、防長“2+2”會談機制。奧巴馬和普京將於今年夏季在北愛爾蘭八國集團峯會框架內舉行會談,之後將在聖彼得堡二十國集團框架內舉行全面會談。分析人士認爲,俄美將繼續按照“非敵非友”的方式發展關係,長期處於“鬥而不破”的格局中。
普京外交的“硬漢本色”在今年4月29日俄日首腦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又一次得到印證。當普京結束與訪俄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談後,記者會上一名日本記者提問:“爲什麼俄在‘北方四島’繼續修建地熱發電站?這是日本絕不接受的舉動。俄什麼時候能停止推行這一十分令人氣憤的政策?”,遭到普京嚴詞以對。普京說,這些領土問題不是我們製造出來的,這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是真心想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您想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那就請您爲工作創造條件,建立友善的關係。如果您想搗亂,繼續直接提出強硬的問題,那您也一定會得到直接和強硬的答案。記者會結束後,安倍一行黯然離開。
分析指出,日俄在領土問題上的分歧相當尖銳,日方堅稱,簽訂和平條約的前提條件是“歸還”全部四個島嶼,而俄方也堅持不讓步,由此,雙方難以產生實質性的突破。
普京的任期將持續至2018年。接下來幾年內,繼續建設俄羅斯“強國夢”,進一步構築牢固的大國外交,將仍是他首要的使命和責任。不過,今年4月時,普京曾首次談及他構想的退休後的生活,表示自己樂意被稱爲“退休人員”和“勞動者總統”。他希望將來結束國務活動後,能有機會研究法律、文學,或研究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