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上週五,5歲的聰聰(化名)因乘車時沒有坐在兒童安全座椅上,爸爸的一腳急剎車,讓聰聰腦門受了傷,到醫院縫了兩針。連日來,兩段兒童乘車時因沒有坐安全座椅,最終釀成事故的視頻被網友熱傳。那麼,兒童到底有沒有必要坐專門的兒童安全座椅?又有多少家長爲孩子配備了兒童安全座椅?
兒童意外傷害“車禍”居首
市民齊女士說,上週五,5歲的兒子聰聰坐着丈夫開的車回西青區大寺鎮的奶奶家,“雖然車上沒有裝兒童安全座椅,但以前他乘車都是和我一起坐在後排。他爸告訴我,起初聰聰是坐在副駕駛位置的,但他很淘氣,摸這兒摸那兒,他爸就讓他獨自坐在後排。當車行駛至津淄公路時,遇到一輛轉彎的大貨車,爲了躲避,聰聰爸爸踩了一腳急剎車,在後排不老實的聰聰一頭就撞到了手剎上,頓時鮮血直流。”
從市兒童醫院瞭解到,每年僅該院接診的因各種意外傷害就診兒童就有上千人,其中,因車禍引發的意外傷害高居首位。“在乘車意外中,絕大多數受傷孩子沒有坐兒童安全座椅。”
實驗告訴你安全座椅很重要
近日網上有兩段視頻正是針對兒童安全座椅的一個實驗。在第一段視頻中,要麼孩子單獨坐在座位上,要麼家長抱着“孩子”坐在副駕駛座位上,但都沒有坐兒童安全座椅。結果,有的“孩子”在車輛碰撞的一瞬間被甩出車外,還有的因車輛顛簸被甩到車外。即便家長抱着“孩子”,在車輛發生碰撞的一瞬間,家長會連同“孩子”一起撞向前方,“孩子”竟成了家長的“肉墊”。
在另一段視頻中,拍攝者進行了一組模擬實驗,對後排座椅上坐安全座椅和單獨坐在汽車座椅上的“孩子”進行對比,發生碰撞時,沒坐安全座椅的“孩子”飛了出去,而安全座椅只在慣性作用下向前挪了十幾釐米後回到原位,“孩子”仍在座椅裏。
最好經過“全球碰撞測試”
昨日,記者隨機採訪了30位有10歲以下兒童的家長,只有兩位家長表示,給孩子配備了專門的安全座椅,不過其中一位家長還表示,因爲嫌麻煩,只有遠途乘車才讓孩子乘坐。另外28位家長有的覺得“沒必要”,有的則覺得“沒有用”,還有的認爲“孩子坐安全座椅肯定不舒服,買了最終會成爲擺設。”
走訪發現,本市銷售的兒童安全座椅魚龍混雜,不僅價格迥異,還標準不一。在東站後廣場一家知名的幼嬰用品專賣店內,大概有五六個品牌的兒童座椅在銷售,價格在幾百至幾千元不等,其中有的貼着GB標識,有的貼着ECE標識。一位女銷售員說,這些座椅都是經過有關部門檢測的,質量絕對過關,貼有GB標識的座椅因爲價格相對便宜,賣得更好。
在大衚衕附近一家商貿城裏,兒童安全座椅品牌很多,有的貼着標識,有的根本沒有標識,便宜的只要一二百元。一位購買者表示,看着就有點蒙,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
專業人士表示,家長最好選購經過“全球嚴格碰撞測試”的兒童安全座椅,一般貼着GB標識的座椅只是達到了我國的國家標準,貼有ECE、E1、ADAC標識的,都是經過全球最嚴格的碰撞測試的。(記者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