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業界最新公佈的7月份中國百城住宅均價繼續攀升,這是自2012年6月以來,中國百座指標城市房價連續第14個月上漲。
本週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頗受關注的房地產領域,提出“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內容。
有業內人士認爲,這場被視爲“年中定調式”的會議,或影響房地產行業下半年甚至未來數年的發展方向。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行業“平穩”和“健康”的強調,透露出促使行業迴歸正常的信號。
回顧2012年,無論是年中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是年末被視爲“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房地產市場調控“抑房價”一直是決策層的重要政策方向。今年,中國決策層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總體基調未變,但表述方式卻略有變化:由“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切實防止房價反彈”,轉變爲“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爲,從近期高層的表態來看,雖然調控的總體基調尚未改變,但轉換思路、減少對行政性措施的依賴,以針對性的微調爲主要手段可能代表未來的政策趨勢。
陳國強預計,在“穩增長”和“保就業”兩大重心的帶動下,作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下半年房地產領域出現政策加碼的可能性低,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將繼續爲樓市發展提供利好因素。
今年以來,中國樓市一路“高歌猛進”,主要城市銷售量加大,房價、地價節節攀升。與此同時,不同城市間房地產市場冷熱不均的狀況也更加明顯。一二線城市供不應求,“日光盤”頻現、“地王”頻出;而三四線城市則“消化不良”、庫存高企,甚至被媒體形容爲“空城”、“鬼城”。
對於城市間房地產市場的“冷熱溫差”,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董黎明認爲,其根源在於教育、醫療、就業等優質資源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導致人口和購房需求的剛性增長。
董黎明認爲,這也是目前房價難控的癥結所在。“未來的調控新思路應該是通過投資等相關政策,將更多新項目引向中小城市,增強其人口吸聚力,以縮小城市和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差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城市房地產過熱和“攤大餅”式發展的問題。同時,也將使目前以行政手段爲主、追求短期效果的“樓市調控”轉變爲以資源和人口合理分配爲重點的長期平衡發展。不過,董黎明也坦言,這一過程相對漫長。
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則提醒,調控思路即使轉變也並不意味着放鬆調控。他認爲,特別是在一些供求關係緊張、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房地產調控並不具備放鬆的條件”,否則房價可能出現大規模反彈。
王珏林表示,年內應按部就班地推動住房信息聯網、不動產登記和房產稅擴容等舉措落實,一方面爲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基礎,另一方面,影響市場預期、壓縮投資性的購房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