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自從兩次被盲道上的電線杆子撞過後,我現在出門很少走盲道,邊走邊敲着馬路牙子,讓我能更安心些。”目盲者肖寶成說。近一段時間,在北方論壇上,很多網友都在關心盲道的問題。在城市的一些地方,私家車、自行車、垃圾桶、各種建築物都成爲盲道上的“路障”。在出行空間不斷被侵佔時,盲人們又是如何出行?近日,記者跟隨肖寶成體驗盲道上的“艱辛”。

肖寶成是北方網的老朋友了,雖失明但性格開朗的他曾多次參加北方網與天津永安公墓聯合舉辦的“永安杯”天冿市中老年歌舞大賽。肖寶成2002年因生病而導致失明,作爲一個“半路”盲人,他對出行並不牴觸。“其實,對盲人來說,出門最怕遇到障礙物,因爲我們眼睛看不到,一旦遇到障礙物,就會心慌、着急,如果走回頭路就全亂了,搞不清方向了。”肖寶成說,對於盲人,尤其是天生目盲者,他們對於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瞭解,一旦撞倒障礙物導致迷路,可能以後都不敢出門了。

上午10點鐘,記者一行來到天津市河北區萬柳村大街的一段盲道上。100米左右的盲道上,不僅有井蓋、樹木,部分盲道上還覆有渣土,甚至將盲道指向一堵牆而中斷。在盲道上,肖寶成能通過腳底感覺、柺杖觸覺往前走,走到井蓋處時,盲道沒了,肖寶成嘗試拿着柺杖向周圍觸碰,這時候他已經感覺不到方向,甚至有摔倒的趨勢,記者趕緊上前將其扶住。肖寶成繼續往前走,不過,前面的盲道已斷,而且被一堵牆攔住。

記者將肖寶成扶下便道,肖寶成敲着馬路牙子往前走,立馬覺得有信心了,但稍往前走,又有便道上的金屬建築伸出阻攔,讓肖寶成的柺杖碰不到馬路牙子。“碰不到馬路牙子,我心裏也會發虛,就想這是走到哪了,熟悉的地方還好,一旦走到陌生的環境,一下子就懵了。”走着走着,又遇見有孔井蓋,肖寶成的柺杖插到井蓋孔隙裏。“走馬路牙子,最害怕就是碰到井了。柺杖一旦插到這種有孔井蓋裏,我們很容易就摔倒了。如果再碰到個無蓋井,後果真是不堪設想。”肖寶成說,除了這些隱患外,依靠馬路牙子走路,旁邊來來回回的車輛也很危險。“一次,一輛汽車就在我身邊,我看不到,所以也沒辦法躲避,如果再多走一步,就被撞上了。事後,路旁的人告訴我這個女司機在打手機根本沒看路,這件事我都沒敢跟家人說。”回想起來肖寶成心有餘悸。

走了30米的馬路牙子,再回到盲道上時,上面佈滿了渣土,肖寶成用腳已經快感覺不到了,走起來更加費勁。“每次出門我都選擇一雙底兒薄的鞋,方便感覺盲道。本來有些路段的盲道凸起就不太明顯,有了渣土,更感覺不到了。”肖寶成說。


100米長的盲道,走起來卻如此費勁,也讓肖寶成花了不少時間。像肖寶成這樣選擇敲打馬路牙子出行的盲人不在少數。本來標誌着城市文明進步、社會人性化的盲道,卻因不斷“被攔路”,讓其失去了價值。對此,記者採訪了天津市殘聯維權部副主任劉大海。
“目前天津有65000左右的盲人,盲道的鋪設是爲了給盲人們提供方便。但是,由於監管不到位、施工人員對盲道的鋪設了解不多,所以出現了‘斷路’現象,盲道上出現報刊亭、電線杆、‘最窄盲道’等等情況,這樣很容易給盲人的出行帶來危險。近年來,殘聯和交管、市政等多個部門共同協商解決盲道問題,雖然情況有所改觀,但問題仍然很多。對此,殘聯呼籲管理部門重視、關愛盲人,爲他們的出行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也享受文明社會的成果。”劉大海說。(記者董立景 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