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走進寶坻區黃莊農場,綠油油的水稻邊開着一米寬的水渠。“這兒的水比地裏深50釐米左右,這就是稻鰍立體種養田”,38歲的高建忠2009年才涉足泥鰍養殖,如今成立合作社在實行立體種養,還研究出用大棚養殖,以及水蛭養殖等新的致富路,每年出口泥鰍上千噸,公司產值近億元,還將開展深加工產品,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最近正是泥鰍收穫的旺季。”高建忠說,從每年7月到10月底,每週三、週日都會要裝兩三個集裝箱,發往日本和韓國,“過了10月份,捕撈率就比較低了,但每週也有一兩個集裝箱出口,去年出口了1100噸,今年計劃達到2000噸。”
2009年,高建忠偶然接觸到一些韓國貿易商,瞭解到泥鰍在韓國的需求量很大。經過對水質土質的化驗和多方考察,高建忠選址黃莊農場,在2010年正式開始了泥鰍養殖。 “當時就養了100畝”,高建忠說,那一年10月,泥鰍成熟的時候,他也拿到了水生動物出口許可證,“泥鰍出口價格能達到每斤20~30元,效益比較高”。嚐到了甜頭,高建忠陸續擴大養殖規模,還在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先後有150多名社員參與到泥鰍養殖中,“現在高密度養殖面積有3500多畝,立體種養的面積得有兩萬畝,預計今年的產值能達到8000萬到1個億。”
雖然泥鰍養殖給高建忠和合作社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但他並沒有滿足於此。“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不只是泥鰍”,高建忠說,立體種養主要體現在“一水雙用,一地雙收”,“這樣種出來的稻米,不使用農藥和化肥,而且有泥鰍鬆土,水稻的根系發達,米粒飽滿,營養價值也比較高”,高建忠表示,這種生態米禮盒賣到每斤8元,而一般的稻米只要兩三元一斤。
2011年,高建忠做了很多嘗試,高端生態米、水蛭養殖、鮮活泥鰍禮盒……“這地裏原本就有水蛭,以前總有人來收,是很好的藥材,現在,我們開始系統養殖,而且和一些製藥廠達成了合作,”高建忠說,目前水蛭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每斤75元,“比泥鰍還有發展空間。”
2012年,高建忠和天津科技大學合作,對泥鰍進行深加工,他說深加工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高建忠的規劃,將在寶坻區八門城開發區邊上打造3500畝的水產科技示範園,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我們準備蓋一個加工廠,一方面對水蛭進行初加工,生產水蛭粉;另一方面生產可以即食的泥鰍魚產品,預計10月份開工,明年就能投產了。” (記者 吳彥 實習生 李佳銳 通訊員 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