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居民密集區域取締佔路經營、修建標準化菜市場,不僅能改善市容環境,提升道路的交通功能,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更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積極推動併爲該項惠民利民工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是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不容迴避的責任。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本市河北區,有兩家正規菜市場竟短暫“風光”後瀕臨倒閉。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對非法佔路市場的變相縱容是造成亂象迴歸的主因。
-羣衆反映
佔路攤販“逼黃”華新菜市場
“2011年年底,小區旁邊的華新大街改造工程順利完工,不遠處的華新菜市場同期投入使用。出行道路不再泥濘和髒臭,非法佔路經營被取締,即便遭逢惡劣天氣買菜也有了保障。政府的一系列惠民工程,讓我們當地居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可是,好景不長,好局面剛剛維持了半年就又恢復了髒亂。”日前,家住本市河北區華新大街周邊小區的多位市民向本報反映了當地非法佔路經營“死灰復燃”,從而影響當地百姓正常生活的事情。興源公寓小區居民吳先生說,“好局面也就維持了大約半年左右的樣子,後來,先是早上炸油條、賣煎餅等早點的攤位試探性地佔據便道、路口,見沒有人管,那些賣日用百貨、瓜果蔬菜的小販便相繼露頭。很快,從水產前街開始,華新大街兩側幾百米路段再度形成了非法佔路市場。同時,也是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幾乎所有臨街一樓住戶都相繼拆改成了門臉房,或是裏空外賣搞經營,或是出租他人獲利,甚至門前的便道也成了出租對象。更令人擔憂的是,興源公寓1號樓樓下,樓間消防通道竟然被未經審批的經營性違法建築長期佔據,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都無法出入。”
據介紹,對於非法佔路市場的大面積回潮和私拆亂改大行其道,當地居民意見很大,曾多次通過各種渠道反映,但收效甚微。“每天開車上下班都要經過這個非法佔路市場,那個難受勁兒就甭提了,口角經常發生。沒辦法,只有每天提前40分鐘出門。”當地盛源公寓居民李女士無奈地表示。
另據居民反映,攤販佔路、私拆亂改得不到有效治理,除了破壞當地市容環境、妨礙居民正常出行外,對當地唯一一家正規菜市場也構成了很大的衝擊,甚至是“滅頂之災”。“非法佔路經營越肆無忌憚,市場裏合法商戶的日子就越難過。眼看着生意被搶走,在市場內賺不到錢,越來越多的商戶只能把攤位重新擺到了街面上。如此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如今華新菜市場裏邊已經沒有幾個商戶了。”當地芳園裏小區居民閆老先生擔心道,“眼看着政府投巨資改善百姓生活環境的努力成了泡影,我們很痛心。私拆亂改沒人管,非法佔路經營沒人管,這簡直是一種倒退。如今,市委市政府提出‘凝心聚力、共建美麗天津、共享美好生活’,希望在我們這裏別變成空話。要想改變現狀,政府部門應該有足夠的信心並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記者調查
被“逼黃”的菜市場不止一家
日前,接到反映後,記者來到華新大街進行了實地探查,發現當地情況確如居民反映的那樣嚴重。據觀察,從水產前街至華新菜市場約有400米左右,路兩側居民小區密佈。臨近中午,該段華新大街上車輛擁阻、人聲嘈雜,絕大多數一樓住戶確實已拆改成沿街門臉,但大都裏空外賣;兩側便道已被上百個攤販佔據,餐飲、百貨、蔬菜水果、兒童玩具攤位應有盡有;除便道被佔據無法通行外,兩側路面上也停放了多輛來自攤販的車輛,從而導致剩餘路面狹窄,車行緩慢,對行車輛無法正常通過;興源公寓1號樓下,樓間消防通道確實被臨時建築佔據並從事經營;華新菜市場兩側推拉門緊閉,寬闊的大廳內空無一人,僅有臨街的七八家商戶在經營,但普遍表示生意“不是很好”。
“原來我就在市場裏經營,後來街面上攤販越來越多,也沒人管,天天沒有多少客人光顧,我也只能出來擺賣。其實當時市場裏的櫃檯租金並不很高,菜價和佔路攤販的不相上下。”採訪中,一位正在菜市場門前擺賣蔬菜的中年男子介紹說。說到華新菜市場瀕臨倒閉的原因,該男子分析道:“當然主要是因爲自發市場沒人管,再有就是不少居民更習慣於像原來一樣在街邊買東西,圖方便。”
隨後,記者通過商戶的介紹與華新菜市場負責人取得了聯繫,這位負責人介紹:“寧園街界內共有30多個居民小區,華新菜市場是該街唯一一家正規菜市場,服務周邊數萬居民。當初建市場時,街裏提供場地並出資30萬元整修了路面和地面,我個人投資150萬元。”該負責人介紹,本着“讓利於民”的理念,該菜市場櫃檯租金雖然相對較低,但初期經營情況還算不錯,之後的半年中,百餘個櫃檯絕大多數成功租出。可是,隨着佔路市場的回潮,情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如今的“瀕臨倒閉”。“截至目前,我回收的資金還不到70萬元。投資回報需要時間,這一點我很清楚,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看不到希望。”
無獨有偶,記者採訪中得知,被非法佔路市場“逼黃”的正規菜市場並非只有“華新”一家。同樣是在本市河北區,由鐵東路街投資興建的宜潔路菜市場日前不得不貼出了“因市場經營不佳,定於8月下旬合同到期後清場,停業整頓,商戶到期後不再續租”的告示,管理方要求剩餘商戶於8月31日前搬出市場。究其原因,同樣是附近的自發市場得不到有效取締而導致該菜市場長期虧損。接受採訪時,當地綜合執法人員表示,鐵東路地區自發市場的存在由來已久,曾被多次取締,但每次都化整爲零,伺機回潮。言下之意,治理難度很大,不能簡單地“一清了之”。
-舉一反三
違法面前不該“知難而退”
取締非法佔路經營,興建標準化菜市場,是城市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本市“十二五”(2011—2015)規劃明確提出:“天津將完善城鎮社區商業建設,新建和提升標準化菜市場150家,力爭實現城鎮居民出戶步行5分鐘即有一個便民店,10分鐘即有一個菜市場。”截至目前,在政府部門多方努力下,本市河西、和平等區縣的標準化菜市場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相關監管機制越發完善。平價菜、放心菜、有機菜的日益普及,讓百姓從根本上得到了實惠、嚐到了甜頭。
衆所周知,標準化菜市場能否順利運營往往受制於地點選擇、經營理念和商品價格等多種因素。但不容迴避的是,有效的執法保障往往會決定一個菜市場的興衰甚至存亡。爲惠民工程“保駕護航”,也是各執法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自發攤羣市場攪擾正規菜市場正常經營的報道屢見報端,而經過相關執法部門的努力,其中絕大部分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從本市標準化菜市場的發展史看,華新菜市場和宜潔路菜市場瀕臨倒閉的現象在本市並非先例,能否“起死回生”,關鍵要看當地政府部門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耐心。正如芳園裏小區居民閆老先生所說,針對佔路經營頑疾,相關執法部門應該有足夠的信心並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否則就會失信於民,變相成爲非法佔路市場的“幫兇”。同時,作爲標準化菜市場最終受益者的居民,原有的消費習慣也要自覺改變,遠離非法佔路市場。陳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