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一位公眾人物產子消息,成了一些媒體和網站競相報道的『要聞』,諸如『生子獲贈數億』、『高薪聘請月嫂』的內容連篇累牘。許多讀者和網友紛紛批評這種低俗炒作『太無聊』。
除了拿名人產子作噱頭,對『名人八卦』的炒作之風並不少見。一些報刊、電視欄目、網絡等媒體充斥著怪異新聞、花邊新聞,事無巨細地報、濃墨重彩地寫,有的為了引起轟動,不惜誇大其詞、炮制緋聞。這類現象由來已久,頗為公眾詬病。
名人不是不能報道,但總是盯住那些雞零狗碎、風花雪月的事情,又有多少意義呢?更嚴重的是,一些『名人八卦』之中,不乏奢華細節、離奇情節,散發著一股頹廢空虛、奢靡享樂的氣息。這就不僅『沒營養』,而且還有害了。誠如學者告誡,『娛樂至死』終將摧殘文化精神和心靈家園,如果聽任獵奇獵艷之風愈演愈烈,負面效應不可小視。
市場經濟條件下,追求發行量、收視率、點擊量本無可厚非,但媒體更要守住社會責任的底線。一味迎合市場低俗炒作,盡管會有一時之利,但卻丟了品質、失了人心,最終毀了公信。在改革攻堅、矛盾凸顯的關鍵時期,媒體更應喚起『責任自覺』,多傳播正能量,多發出好聲音。須知,受眾需求是多樣化的,大千世界更是多彩的,走出名人隱私的偏狹角落,天地廣闊,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