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50歲的劉長玉,是交警貴州路大隊的一名老交警。從警近30年來,屬於劉長玉的“交警故事”,堪稱一部跌宕起伏的長篇小說。從當年聞名津門、把屬於自己的崗臺站成“鐵崗”的交警明星,到現在每天在違法處理大廳裏,默默無聞打印着交通違法非現場處罰決定書的“坐班”老交警,劉長玉工作崗位的變化,可以說是從一動到一靜。他的態度卻始終如一,不管自己在什麼崗位,都會竭盡全力,把屬於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羣衆有什麼困難找到他,他寧願不吃不喝不下班,也一定要幫助解決。
三尺崗臺鑄就“交警之星”
十幾二十年前,在天津的交通管理戰線提起“劉長玉”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84年,從部隊退伍的劉長玉成爲貴州路大隊的一名交警。之後8年,他一直奮戰在交通管理第一線,先後輾轉多個崗位,並多次在交管戰線的行業比武中獲得第一。1992年,劉長玉終於走上了當時號稱“津門第一崗”的黃家花園崗,他也用自己正規、標準、無可挑剔的指揮動作成爲“津門一景”。當時,不但交管部門新從警的交警們會在劉長玉站崗時前來觀摩學習,甚至經常有市民會停車駐足,專門就爲好好看看劉長玉精氣神十足、堪稱“教科書”般的指揮動作。
寒來暑往十餘年間,把黃家花園崗站成了“鐵崗”的劉長玉,贏得了很多很多榮譽:3次個人三等功、天津市先進青年民警、“八五”立功先進個人、天津市最佳交通民警、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劉長玉成爲真正的“交警之星”,每天在三尺崗臺上,兢兢業業用汗水抒寫着他對交通管理工作的熱愛。
他曾經滿頭大汗卻放棄遮陽傘,堅持在烈日下指揮,爲的就是一個簡單質樸的心願:“我就是想讓過往的羣衆看看執勤民警有多辛苦,讓他們不好意思違章。”也曾經因爲過於勞累,他竟然從兩層崗臺上摔了下來,忍着疼痛站完當天的班後,被醫院診斷爲骨裂。雖然苦雖然累,但劉長玉是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每天都在路上的工作。“只要站上崗臺,我好像就有使不完的勁兒似的。”劉長玉如是說。
善良熱情深得羣衆信任
崗臺上的劉長玉,不光是執法無私、指揮動作漂亮的“明星交警”,還是助人無數、深受羣衆歡迎的“警察叔叔”。一次,他在鞍山道與新興路交口站崗時,有兩個人發生糾紛,竟然在馬路上大打出手,現場秩序很快變得一片混亂。劉長玉趕到現場後,沒有任何猶豫地衝了上去,把兩人拉開,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劉長玉本人卻在“拉架”過程中受傷,臉上腫起來一大片。事後,打架的人冷靜下來,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專門來給劉長玉賠禮,劉長玉說什麼也沒收對方送來的營養品,並且安慰對方:“你放心,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的,我不會追究你什麼責任的。”對方感動不已,劉長玉就是這麼一個總會爲別人着想的好人。
還有一次下午,劉長玉在崗臺上看見馬路邊圍着一羣人,他過去一看,發現是個五六歲的孩子迷了路,找不到家了。孩子哭得很是傷心,劉長玉就把孩子抱回崗臺,又聯繫了管界派出所幫助孩子找家人。下班後他一直照看着孩子,給孩子買來食品飲料,哄着孩子不要哭鬧。直到晚上派出所的民警找到孩子的家人,劉長玉才讓自己“下班”。這個孩子的家住得離劉長玉站崗的位置不遠,後來每次看到劉長玉,孩子都會甜甜地和這位和藹的“警察叔叔”打招呼。“你做一點事兒,幫了別人,別人就能這麼記住你,我覺得用再多的時間、精力都值得。”劉長玉告訴記者。
命運無情“鐵漢”直面挑戰
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劉長玉作爲一名交警最成熟、最意氣風發的年紀,一次變故,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2003年夏天,劉長玉患上了胸椎管壓迫症,行站坐臥都嚴重受限,腰腿經常疼得讓他直冒冷汗。在崗臺上,在馬路上,他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啊!經過慎重的考慮,劉長玉決定接受手術,他滿心希望手術後,自己的行動能力可以恢復得和以前一樣,可是命運又向他展示了殘酷的一面:手術的效果並不理想,雖然劉長玉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進行了術後康復,但他腰腿部的功能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以前在崗臺上動作瀟灑利落的劉長玉,不得不接受自己以後只能一步一拖地走路,上下樓梯都非常困難的現實。更爲不幸的是,他還患上了高血壓,身體越來越不好。重返交通指揮崗位的希望,變得非常渺茫。劉長玉沒有給自己消沉的時間,在患病住院8個月後,劉長玉拖着行動不便的腿,回到了貴州路大隊,他和領導表示:我要工作,讓我幹什麼都行。
在同事們的支持下,劉長玉轉崗成爲一名交通違法處理民警,每天在隊裏“坐班”。從每天在路面上奔波,到坐在辦公室裏不停打印各種寫滿了數據的單據,這一動一靜間的轉換,剛開始時讓劉長玉很不適應。因爲他患有高血壓,有時候看着單據上的數字就會覺得心煩意亂、頭暈目眩,一着急就更靜不下心來。但他想到這算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工作,自己想要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就必須克服眼前這些困難。他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被激發了,多年以來“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的人生信條幫助了他。時間長了,他慢慢摸索出經驗,也學會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對數據、打單據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也做出了名堂:他打印處理過的交通違法單據,沒有出過一次差錯。現在,每天坐在窗口處理交通違法的劉長玉,還經常會“收到”很多讚賞與表揚。他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了“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
默默堅守性情依然閃光
現在工作平凡、行動不便的劉長玉,看似已經褪去了以前身上的“明星光環”,但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當年那個生龍活虎、雷厲風行、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的劉長玉,又會重現在大家面前。劉長玉身上始終沒有改變的,是作爲一名交通民警,經常會站在羣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自己累一點不要緊,羣衆少用點時間,少跑些路,他便會覺得特別高興。
劉長玉現在負責攝錄違法處理的接待工作。這項工作看似清閒,實則工作量特別大,非常辛苦。去年3月下旬,社會上出現了攝錄處罰從4月1日開始記分的傳言,打印處罰單據的羣衆一下子激增數倍。排隊的羣衆不但一直排到了隊裏的院子裏,而且從早到晚不見減少。爲了不讓辦事的羣衆跑冤枉路耽誤時間,劉長玉那些天都是拖着行動不便的雙腿,早來晚走,中午也不休息,一直要到接待完最後一名羣衆,違法處理大廳“清廳”了自己才下班。忙起來,他一下午都喝不上一口水,最多的時候一天打印處罰文書達1500多筆。在超負荷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劉長玉還會主動跟羣衆解釋澄清傳聞,從來不覺得麻煩。“我多上一個小時的班,多打出幾張單子,多說幾句話,節約的是所有排隊羣衆的時間,這樣算起來,可就要爲大家節省好多個小時了。能讓大家省點事,我做這些值得!”在最忙的那幾天裏,有一位大姐找到了貴州路大隊的領導,非要表揚在窗口打印處罰決定書的那位民警:“這個警察真是太好了!我要打的單子多,看着快到下班時間了就有點着急,他反過來安慰我‘您彆着急,放心吧,我一定在這給您全打完了再走’。”她不知道的是,那一天爲了順利完成所有的打印任務,劉長玉從早上7:00忙到晚上7:00,中間連飯都沒顧上吃。
違法大廳裏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因爲直接與違法當事人打交道,工作中總會遇到對處罰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當事人無理取鬧的情況。但幾年來,劉長玉始終沒與羣衆有過一次口角,連一點點的態度不好都沒有過,充分落實了“理性、平和、文明、規範”的執法要求。2011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劉長玉正忙着給羣衆打印處罰單據時,一個三十來歲的男青年突然氣勢洶洶地闖進違法大廳,二話不說,對着劉長玉就破口大罵。男青年的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十分錯愕,劉長玉更是一頭霧水。劈頭蓋臉的咒罵讓性格耿直的劉長玉十分惱怒,但他還是按捺住性子,心平氣和地詢問緣由,同時給男青年講道理,進行勸慰。原來,男青年因爲違法停車被交警“貼了條”,把一肚子的怒氣都發泄到了劉長玉身上。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劉長玉有理有據地告知了法律的規定,在場的羣衆也紛紛批評男青年失態的表現。男青年被大家說得啞口無言,灰溜溜地走了。劉長玉則十分欣慰:“只要你做得對,你佔在理上,羣衆是一定看得到,感受得到的。”
去年夏天的一天,劉長玉正在窗口工作,只聽大廳內一陣喧鬧,原來一位正在排隊的羣衆心臟病犯了。由於事發突然,大家都有點驚慌失措,劉長玉卻第一個反應過來,迅速安排大家把病人搭到椅子上休息,隨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求救。他怕時間趕不及,又找來了急救藥品給病人服下。雖然拖着行動不便的腿,但劉長玉指揮有序、反應敏捷,讓很多在場的年輕民警,都見識了這名優秀老交警的快速應變能力。“120”把病人送到醫院後,因爲病人沒帶錢,善良的劉長玉又主動墊付了費用,跑前跑後,直到病人家屬趕到醫院,他才離開。劉長玉就是這樣,即使從事着再平凡瑣碎的工作,即使經歷了人生事業的巨大轉變,他依然能發揮自己最閃亮的一面,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本報記者王赫巖通訊員楊 毅張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