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疑似烏木”被安置在當地的一個廢棄礦場內,當地政府爲此專門修了一座磚房並僱了專人看守。本報記者徐霄桐攝
一個多月來,江西修水縣西港鎮東山村村民樑財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攪得他心緒不寧的是他在河裏挖出的一個“寶貝”。
2013年9月初,樑財在村裏的河道里挖出一段長24米、胸徑1.5米,重約50噸的古木。一時間,“挖出的是烏木”、“價值數億”的說法在當地路人皆知。可作爲發現者的樑財還沒有高興兩天,當地政府就把“烏木”運走,並聲稱這是國家財產。
村民和政府都聲稱古樹應該歸自己所有。而官民相爭的另一面是,古木到底是市場價格昂貴的烏木,還是普通的古樹,目前尚無定論。
“幾個‘木頭’在挖木頭”
在9月2日以前,今年39歲的樑財在西港鎮的自家砂廠裏,安穩地做着生產水泥磚的生意。
意外遭遇開始於自家摩托車的故障。在平日,砂廠挖掘機所需要的油都是由樑財騎着摩托車由加油站運過去。但在9月1日,他的摩托車壞了。不得以,樑財把挖掘機開到鎮上加油站。
9月2日早晨六點,樑財開着加滿了油的挖掘機從村頭的加油站前往砂廠。途徑河灘的時候,3個月前的一幕浮現在他的腦海。
今年6月,一次閒談中,一個村民告訴樑財,“如果在河裏挖出木頭,記得別丟掉,可能會很值錢。”
另一個在場的村民聽到後說,“橋下的河中央就有一段木頭冒在水外面。”村民口中的河是當地的“母親河”修河的鐵甲堰河段。樑財家的砂廠,就在發現木頭的河段上游500米處。
“我當時就記在心裏了。”樑財說,“想到正好開着挖機,就打算去挖挖看看。”
樑財走近了發現,露出水面的枝椏長約20釐米。一來出於好奇,二來抱着萬一挖出的東西確實值錢的想法,樑財駕駛着挖掘機挖下了第一鏟。四五分鐘後,出土的枝椏越來越大,樹木的全身卻完全不見眉目。“可能是個大傢伙。”樑財決定把外甥和妹夫喊來幫忙。沒多久,外甥和妹夫又開來了兩臺剷車加入了挖掘。
一臺挖掘機,兩臺剷車,三個人,終於在當天下午4點,樹體的輪廓依稀能夠看清了。看得出,這是一顆長約20多米的大樹。
第二天一大早,樑財等三人繼續來到河裏作業。三人的舉動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漸漸地,橋上河灘上站滿了圍觀的村民。不少村民嘲笑樑財是在做無用功,“幾個‘木頭’在挖木頭”,有村民這般諷刺道。
“樑財你要發財了啊”
挖掘的幾天裏,樑財心裏一直糾結得很。
“要是挖出來的真的就是塊不值錢的木頭怎麼辦”、“還挖不挖”,9月2日晚上,躺在牀上的樑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後來我想,既然已經挖了就挖到底,如果確實不值錢也就認了。”樑財說道。
9月3日,開挖的第二天,樑財從縣裏僱了一輛吊車,打算把大樹吊出來。令人吃驚的是,在吊起的過程中,使用的20毫米鋼絲繩被拉斷了,大樹又重重地摔回了水裏。當天下午,這樣的鋼絲繩一共斷了三根。樑財決定第二天再從縣裏僱一輛吊車。
與此同時,關於挖出大樹價值的各種說法漸漸在村民間流傳開來。“可能是烏木,很值錢。”9月3日下午就有人這麼對樑財說。
所謂的烏木是埋藏在地下的樹木演變而成。因樹種的不同,市場價值又有不同,以楠木屬的金絲楠木最爲昂貴,可達8萬至10萬元每立方,而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價格也越高。
9月3日晚上,樑財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直接表示願意出35萬買下那顆樹。之後又有人打來電話,直接開出了一億的價格。樑財最終沒答應,“既然他們能開這個價,我自己賣肯定能賣得更多。”
這兩個電話也讓樑財吃了一顆定心丸,兩天的努力不是白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