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現如今在修水,古木權屬爭執不下的同時,沒人說得上來這到底是不是烏木,以及它究竟價值幾何。
9月11日,修水政府網站上登出的一篇通稿稱,古木“是否已碳化變成烏木等,有待進一步考證”。
在修水縣林業局,張林森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出示了一份由江西野生動植物司法鑑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鑑定書。然而鑑定書只鑑定了古木的樹種爲秋楓。對於其是否屬於烏木則未作鑑定。張林森稱,這方面的鑑定目前已提交江西省林業廳進行,目前尚無結果。
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張立非告訴記者,在學術上,只要從水裏土裏出來的木材都被稱爲陰沉木。這與被埋的年限、樹種並無關係。民間稱其爲烏木是因爲樹木被埋後材質變黑,就直接稱其爲烏木。“事實上烏木在木材中是專有名詞,並非指陰沉木,這是種錯誤的稱呼。”張立非表示。據此判斷修水出土的古木可以歸爲陰沉木。至於市場價值如何,張立非表示自己只做科學研究,市場情況並不瞭解。
南京林業大學的木材鑑定專家徐永吉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表示,修水出土的古木確實屬於重陽木,是烏木的一種。但重陽木的市場價值不如金絲楠烏木,兩者相差約爲10倍。
目前,樑財已經託朋友把古木的樣本帶給一名上海專門收購烏木的人以估算價值,“到底值多少錢過幾天就知道了。”
萬一這棵讓整個小鎮都躁動不已的古木並不值錢呢?
張林森稱,古木經林業部門鑑定有數百年的歷史,即便並非烏木,也具有科研價值和文化價值,可以作爲標本研究修水歷史上的生態環境。
修水縣的一名官員私下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目前縣裏已經有決議肯定不會把它作爲國有資產賣掉,但要開發利用又很困難。”該名官員分析道,“要保護還要專門修建一個館子,在我們這個地方賣門票也不會有人看。”他們同事之間曾私下開玩笑稱,“還不如把古木埋回去呢”。
另有官員表示,古木價值多少尚在其次,政府方面更爲擔心的是由古樹引發當地社會不穩定,“怕有人可能會去爭搶古木”。
9月23日,在西港鎮一家小飯館,一名村民在飯桌上大聲吆喝着要去河裏挖古木。“爲什麼?”同桌的人問道。
“挖到就發財了啊!”那人說,“不過還是要看這次的結果,要是歸樑財我就去挖。”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