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長沙10月19日電(記者明星)“現在有些家長逼着孩子學習,自己卻天天坐在麻將室;教導孩子要誠實,自己在工作中卻弄虛作假;希望孩子敬業,自己做事卻馬馬虎虎,這樣缺乏榜樣力量的家庭教育極有可能成爲失敗的教育。”
湖南省作協主席唐浩明日前作客“湖湘大學堂名家講壇”時說,“曾國藩雖然不是聖賢,但他一生都努力向聖賢靠近。他對家人的要求,自己都首先做到,這種言傳身教的力量是他家教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國藩作爲晚清重臣,其子侄後人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但絕大多數都有出息。長子曾紀澤是著名的愛國外交家,與沙俄談判奪回伊犁,小兒子曾紀鴻是數學家。有人曾做過統計:曾氏家族從曾國藩的父親以下到科舉制度廢除70餘年間,共出秀才、舉人、進士、翰林20多個。新式教育制度之後,其子孫都大學畢業,留學外國。曾費十年之功編輯《曾國藩全集》的唐浩明先生認爲,曾氏家族之所以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源於世世代代尊奉曾氏家風。
“古人很重視家風,而當今的人比較容易忽視。”唐浩明表示,曾國藩家書中出現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還在家裏定下家規:“吾家子侄,人人須以勤儉二字自勉。”因此,勤儉作爲曾氏家族的傳統家風傳承下來。
“孝友、勤儉、讀書、睦鄰”,唐浩明總結曾國藩培植的家風主要包括這4個方面的內容。而唐浩明認爲當今最值得提倡的,當屬曾國藩教育世家子弟要有寒士風。對於“富二代”和“官二代”所進行的教育之所以難,根子就在於沾染了富貴氣息,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由貧賤轉爲富貴的曾國藩,深恐家族的富貴將會貽害他的子孫,因此反覆強調子侄們要惜福、簡樸,進而又提出寒士家風的要求。
“斷不蓄積銀錢爲兒子衣食之需。蓋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後來淫逸作惡,必且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後人。”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師做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出了這一要求。
“吾細思天下官宦之家,多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唐浩明認爲,曾國藩家書中的話語可見,身爲大官的他十分推崇孝友好家風。在他心中,無形良好的家風遠勝過有形的權勢財富;辛苦掙來的家業要勝過從商場中得來的富貴。若由於教育不當,其子孫驕奢淫逸,放蕩不羈,最終走向墮落,家勢因而衰敗。
“湖湘大學堂名家講壇”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湖南省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講壇採用1人主講、多人演講、臺上臺下互動問答等多種形式開展,自2011年開講以來,已舉辦了25場演講,深受社會各界歡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