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重點關注,新聞縱橫昨天關注了,沈陽張福安村一村民佔地千畝,以申報農業項目為由,未批先建,並涉嫌違規建造私人別墅園的事情。據了解,沈陽市經濟開發區多部門已經組成調查組,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並將於今天公布初步調查結果。
記者近日在張福安村調查還發現,該村部分土地曾被沈陽市鐵西區政府征用,所有土地停耕,多數村民一度無地可種。2010年,沈陽市開發區四部門下發通知,稱『鐵西區農村被政府征用或停耕的土地是鎘污染土地』,再次明確停耕。但今年開春不久,張福安村的土地卻悄然復耕。
停耕與復耕,成為張福安村部分村民近六年來的困惑。2007年,張福安村被政府征地約2278畝,並要求全村停耕,計劃進行整體開發。據時任村委會主任趙群回憶,全村約7750畝土地停耕,停耕不僅和開發,還和鎘污染有關。
趙群:『整個停耕的地全是鎘污染地,就說鎘污染不讓種了,而且當時鎘污染發的材料我們還在村委會門口公示過呢。』
記者看到一份2010年2月10日,沈陽市開發區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稱『鐵西區農村被政府征用或停耕的土地是鎘污染土地,相關補償已經到位,嚴禁在鎘污染土地和停耕土地內種植各種農作物。』張福安村顯然在停耕和被征用的范圍之內。
從2007年到今年年初,停耕已經6年,村民們卻遲遲沒有等到鐵西區政府更多動遷的消息,近8000畝土地撂荒。盡管村民每戶獲得了3萬元左右的征地補償和每年1千多元的停耕費,但多數村民一度無地耕種,不得不外出打工。
村民:『咱沒有地啊,就是靠打工。一天不打工這就沒飯吃。都得出去打工去,真的。』
今年開春,趙國富的弟弟,擔任村主任、支書的趙國強,將村中撂荒土地每人1.4畝左右基本分發完畢,停耕多年的土地再次復耕。
趙國強:『咱這地,去年我負責給分下去的。咱這地暫時沒有那些項目,這地也不能撂荒。另外,要是不管的話,就是誰橫誰種。我按總人口數,一人多少地分。誰要誰來報名。』
記者隨機走訪了多位張福安村的村民,他們表示,也不清楚村裡是否遭到鎘污染,但村中的原來有大片水田,停耕導致澆灌設施被摧毀,復耕後多用來種玉米、花生等農作物。記者看到,在一塊復耕的土地上,剛剛收割完畢的玉米秸稈已經枯黃。
村民:『種點農作物,苞米、豆,啥的。玉米就是自個兒隨便賣了。闢下來的苞米,外地有(人來)收的。苞米棒子,你賣誰了,人來高機一打。合著八毛錢,七毛多錢。』
據了解,張福安村所在的鐵西區,其中個別村鎮的土地已被確認為鎘污染土地,停耕的土地被政府儲備。那麼,張福安村的土地是否遭到了鎘污染?鐵西區政府高花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王鐵玲說,張福安村的土地沒有受到鎘污染。
王鐵玲:『我們這塊地不存在鎘污染,當時准備審查的時候叫鎘污染,後來不是鎘污染,又復耕,當時屬於區域調整。』
按照王書記的話,當時鎘污染只是停耕的一個說法,涉嫌違規建造私人別墅園的趙國富和也說,鎘污染只是政府用來開發的借口。
記者:『現在這地不是有污染嗎?』
趙國強:『咱這地方沒有。』
趙國富:『說是鎘污染,以鎘污染的名義。實際上這塊根本沒有污染,但是現在地給停耕了。把水利設施、灌溉設施所有全停掉。現在要恢復費老錢了。』
如果不是鎘污染,張福安村大量土地撂荒,又無法動遷,該村土地是否應該復耕?開發區農業部門表示一位傅姓工作人員表示,即便張福安村的地不是鎘污染,也不能耕種。
農發局: 『這個地不是鎘污染地,可能吧有老百姓種的情況,屬於地方監管不到位,這個事兒馬上向主要領導匯報,如果存在呢就馬上予以清除。』(記者吳?華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