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每天打開窗戶,看到的是墳地,您說這心情能好得了嗎?”近日,通州區太玉園東區的居民十分不滿,因為村委會正在小區附近建墓地,而墓地距離小區僅隔一條馬路。為了安撫小區居民,村委會口頭承諾可以每戶送一個,這種荒唐的說法進一步引發了居民的強烈抗議。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通州區太玉園東區,據附近的居民介紹,這個墓地就建在張家灣醫院後面的樹林裡,與小區北門僅隔一條馬路。記者看到,雖然是冬天,這裡依然樹木成林,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墓地所在的位置已是一片黃土地,周圍砌起了紅磚牆,各種作業車輛不斷進出,大量林木的斷枝被扔在路邊。據記者目測,墓地面積大約為5個足球場大小,其西側和北側分別挨著張采路和東六環路。
“以前這裡綠樹成蔭,環境非常宜人,而且周圍還有學校和幼兒園,在這裡建墓地太不合適。”據附近居民表示,在樹林被砍伐前,小區外的景色曾令他們引以為傲。但從今年10月份開始,這裡開始徹夜施工,砍伐樹木,當時他們還以為是開發住宅樓,後來纔聽說這裡要建公墓。據小區不少居民證實,公墓建成後有6000個墓穴,村委會將其中4000個對外售賣,剩餘2000個送給太玉園小區的居民,以安撫居民不滿的情緒,該說法同時也出現在太玉園業主論壇上,並引來居民的強烈抗議。
“太荒唐了,不僅要在家門口建墓地,建成後還要每戶送一個,這是盼著我們趕緊入土嗎!這種行為我們不能容忍。”據小區居民馬先生說,此前他們沒有看到任何關於建墓地的施工審批手續,毀林建墓地的行為是野蠻且非法的。馬先生還說,此前曾有落款為張灣村村民的告示,告示內容是對村委會建墓地表示強烈抗議,張貼在路邊公交站臺,但後被清理。隨後,多位張灣村村民證實,村委會確實在此建墓地,但對於銷售情況,他們並不知情。
“人死後有個安身之處,是死者的遺願,也是活著的人祭奠死者的一種方式,符合人情事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包括楊先生在內的多位太玉園居民表示,張灣村村委會圈建公墓,一方面的問題是,項目未經過規劃和審批。另一方面,張灣村圈建的墓地違反了公序良俗。墓地是埋葬逝者的地方,選址應該遠離居民區,以防止影響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避免使居民特別是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和《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為農村村民提供安葬服務的公益性公墓,應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報民政部門批准,且選址不得在公路兩側,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包括楊先生在內的許多太玉園小區居民表示,公墓緊挨公路,距離小區很近,對他們生活造成影響,同時他們認為張灣村圈建的公墓不僅整個項目未納入建設規劃,也未經過民政部門批准,而且把墓地建在公路旁也是違反相關法規的。
對此,張家灣鎮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對張灣村公墓建設並不知情,建議居民向鎮規劃部門諮詢。而張灣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也說,對於建公墓一事並不知情。那麼,這處墓地到底是誰修建的呢?
相關新聞
兩輛殯儀車
停在門口一年多
近一年來,家住安貞西裡一區的居民們出門時特別堵心,原來小區東門外的便道和非機動車道上,各停著一輛綁著黃黑綢花的殯儀車。“停在這兒都有一年的時間了,佔道不說,大家伙兒出門買個菜、遛個彎,這心情比上墳還沈重。”
昨天傍晚,記者來到了安貞西裡一區,在靠近9號樓的非機動車道和便道上,一前一後停放著兩輛深色的中型客車,車牌處被用黃黑色綢帶編織的花朵所掩蓋,距離這兩輛車不遠的地方是一家壽衣店。記者注意到,在安貞西裡一區的東南側就是安貞醫院。兩輛殯儀車與醫院就隔著一條馬路。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告訴記者,這兩輛車停放在便道上已經有一年多了。“也沒有看到它們有什麼業務,總是停在路邊。”記者看到停靠在北邊的殯儀車佔用了路邊的非機動車道,而南邊的那輛殯儀車則佔用了人行便道。“佔道不說,關鍵是出門就看到這兩輛殯儀車,心裡別提有多別扭了,也不知道哪個部門能夠對此進行管理。”居民說,大家曾多次找社區居委會反映情況,但遲遲沒能解決。
今天上午,記者聯系安貞西裡社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件事情他不太清楚,建議居民找城管反映情況。隨後,記者以讀者的身份聯系到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將對此進行調查。“從停車的方面看,並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對此進行規定,但一般殯儀車都歸殯儀館管理,而且一般也都停放在殯儀館,壽衣店是沒有資格開殯儀車的。”(記者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