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種了10來年大桃,北京平谷區鎮羅營鎮下營村的農民孫寶軍今年頭一次對自家承包的果園“刮目相看”。“不僅產桃,還能生錢。”用果園作抵押,他破天荒地從銀行申請到30萬元貸款。
幸運的不止一個孫寶軍。今年,集體林權抵押貸款在全市推進。就像城裏人用住房抵押拿貸款一樣,農民用自己承包經營的林地作爲抵押,也可以從銀行申請貸款,這在本市可謂空前。
至今年11月份,全市已發放林權抵押貸款4420萬元。曾經無法抵押變現的森林資源,成了農民手中“活”的資產。
農戶種養“找錢”難
在下營村,孫寶軍算得上是個能人。承包了16畝果園,栽了400來棵桃樹,還弄了一個養雞場,專養白羽肉雞。
然而,這位能人卻經常爲錢犯愁。他的養雞場規模不小,年出欄肉雞大約2萬隻。養雞前期投入大,買雛、買料,一年下來需要先期墊付的資金有20多萬元。一旦資金週轉不開,小雞崽們的口糧可能就要斷頓兒。
自己的錢不夠,就跟親戚朋友借,親戚朋友借遍了,就只能跟銀行借。“也就是3萬、5萬,多了銀行也不借咱。”孫寶軍自嘲,家裏除了雞場,也沒什麼可抵押的,銀行肯借,已經算是恩典。
光侍弄一個雞場,錢已經不夠使了。今年,孫寶軍又承包了7畝荒地,預備再開闢一片新果園,並嘗試搞林下經濟。
這回,錢又從哪兒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