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錄一座城市的方法有哪些?文字、照片或是一段長長的紀錄片?你是否留意過,聲音也可以成爲一座城市的專屬標籤。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6名學生歷時一年多,走訪本市各個區縣,近日繪製出首份“天津聲音地圖”。他們希望通過聲音記錄津城的民俗文化與歷史變遷,留住屬於天津的城市記憶。
記者看到,這份“天津聲音地圖”包含60個具體聲音點位,內容十分豐富,從街頭藝人的吹拉彈唱,到茶館曲藝的雅韻悠長;從獨樂寺的暮鼓晨鐘,到天津站的熙熙攘攘……只需在電子地圖上選好地點輕擊鼠標,就會出現相應的聲音和配套圖片。點擊“名流茶館”,就能聽到伴着弓弦鼓點伴奏的戲曲演唱;點擊“楊柳青年畫”,就能聽到楊柳青的工藝製作過程。“具有上百年悠久歷史的天津衛叫賣聲算得上最具天津特色的聲音了,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了吹糖人兒、磨剪子、補鍋、賣藥糖等幾十種叫賣聲,並設計了全市範圍的尋聲路線。”項目參與者之一週大鵬說。在走訪了多個區縣之後,同學們終於在薊縣的張莊集市上找到了碗砣、磨剪子和賣豆腐的特色叫賣聲。
“天津是座極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保護包括聲音在內的天津民間文化遺產意義非凡。”周大鵬說,“在收集聲音的過程中,我們正逐漸建立起一座‘天津聲音博物館’,走進這座‘博物館’,就能用聽覺打開老天津的記憶,尋找到屬於這座城市特有的歷史滄桑。”
周大鵬表示,他們的“尋聲”活動還會繼續,並希望把地圖放到網上與更多人分享。下一步,他們將尋找更多的天津民俗文化傳承人,以訪談的形式讓傳統文化被更多人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