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坐落於紅橋區復興路172號的長庚老年公寓,不到兩年便因故停止了經營,此前從公寓或租或買到房屋的近百位老人一時陷入了困境。是經營不善還是騙局一場?記者調查中發現,隨着該公寓管理人員的集體“失蹤”,從其經營模式到運營過程,甚至房屋產權的歸屬,都留下了令人費解的謎團。
●住戶反映
我們是不是被騙了?
“入住以來就頻繁出事兒,現在管理人員都跑了,我們該怎麼辦?”日前,本報陸續接到長庚老年公寓老人的投訴,希望引起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長庚老年公寓2012年元旦開始對外經營,入住方式分爲兩種,可買可租。當時我看了他們的廣告宣傳,覺得條件還好,就花了93萬元爲母親買了一套61平方米的房屋,當時收錢的是天津長易投資有限公司。”反映人王女士介紹,該老年公寓坐落在紅橋區復興路172號,是25層高層建築,底商是建行,旁邊還有一家漢庭快捷酒店,此外還有招商銀行等多家商鋪。兩年來,由於水錶、電錶及換熱站均爲多家共用,因爲相關費用的問題,隱患一直存在,從而導致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多個問題的集中爆發。“首先是供電問題,2013年12月17日,長庚老年公寓一樓大廳貼出城西供電公司的告示,上面說由於整體拖欠10萬餘元電費,因此12月18日上午10點開始停電,後來據說是迫於各種壓力,漢庭快捷酒店墊付了電費,纔沒有停電。但此前,這裏的老人們並沒有虧欠電費。其次是供水,同樣是因爲有個別商戶欠交水費而導致去年12月中旬全樓停水。對此,一直按規定交費的老人們很不理解,憑什麼要給別人背黑鍋?另外,2012年的供暖是在法定供熱日期一週後才解決的,那還是因爲媒體曝光起了督促作用。這個供熱期,同樣的問題又出現了,仍然是有商戶拖欠費用,最後經過多方協商、補費,問題才得以解決,可真正供熱整整晚了半個月。然而此前,無辜的老人們早在去年10月份就已經交齊了供熱費。”
如果說水、電、供熱問題讓老人們整日提心吊膽,房屋產權和日常服務問題更讓老人們憂心忡忡。王女士反映:“買房的錢是老人的血汗錢,可當初買房時,我們只得到了一張收據,沒有合同、沒有房本,雖然此前多次催問,可長易公司一拖再拖,直到現在,只給極少部分買房人辦了產權證。令我們擔心的是,在此期間,長易公司先後有3起一房兩賣的劣行被媒體曝光。雖然住在房子裏,我們仍很擔心:不僅要擔心停水停電的困擾,還要擔心有一天突然被人破門而入,說房子是他的!如今,給老人們做衛生的服務人員走了,物業人員也全跑了,長易公司的老闆也聯繫不上了,就連留守了一段時間、負責接待老人反映問題的工作人員也不見了蹤影,連食堂人員都說已經被拖欠了幾個月的工資,也不想堅持了。更令人擔心的是,公寓內部分房間還讓法院貼了封條。到了晚年,老人們都想有個安逸的生活環境,可這樣一來,他們怎麼能安逸得了?這樣的事接連發生,我們是不是被騙了?老年公寓還能不能恢復運轉?誰來爲我們作主,我們該怎麼辦啊?”王女士等人介紹,此前,老人們就上述問題已向多個部門諮詢、反映,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記者調查
存在諸多謎團待解
多個單位共用公用設施,必然會埋下隱患。那麼,既然是各自經營,爲何當初沒將水、電及供暖設施分開設置?長易公司爲何突然撤離?老人們遭遇的種種問題到底該怎樣解決?連日來,圍繞長庚老年公寓的問題,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根據反映人提供的3個手機號碼,記者分別撥打了長易投資有限公司兩名負責人及留守工作人員的電話,發現留守人員的電話已經被暫停服務,兩名負責人的電話長時間無人接聽。隨後,記者給該公司法人代表楊某發送短信,希望能介紹相關情況,可幾天來一直沒有得到對方的回覆。
就房屋產權問題,記者與開發商取得了聯繫,該集團信訪辦很快給出了書面反饋。該反饋中稱:“坐落於紅橋區復興路172號的萬華大廈酒店式公寓於2011年11月1日一次性銷售給長庚老年產業投資有限公司245套房屋,產權證已辦理完成。公寓內老人房屋產權交易系長庚老年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二手房行爲,應由長庚公司全權負責。”而“245套房屋”是否爲長庚老年公寓全部?該反饋並未作詳細說明。
依照這種說法,長庚老年公寓的產權歸屬應該是長庚公司,而與老人們做交易的卻是長易公司,“長庚”和“長易”是何關係?令人遺憾的是,該疑問因長易公司負責人拒絕說明而無從獲解。
專門爲老人提供住宿、餐飲等相關養老服務,此種經營模式是否該由民政部門監管?爲此,記者致電紅橋區民政局,該局證建科工作人員解釋說:“民政部門負責監管的是民營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並按照國家規定定期發放相關補貼,長庚老年公寓這種營利性的養老機構,並未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
諸多疑團不能獲解,長庚老年公寓的“爛攤子”誰來收拾?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們的遭遇已經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發稿前記者獲悉,在區政府及當地街道辦事處的努力下,生活在公寓內的老人們一直沒受停電的困擾,供電部門確保了公寓的供電。另外,爲確保老人們飲食,經協調,該公寓食堂仍繼續經營。另外,相關工作人員已於近日通過入戶訪問的形式逐一對老人的情況進行了登記。除此之外,當地警方也每天派出民警進入公寓值班,爲老人提供服務的同時,隨時應對突然情況的發生。
花錢買房的老人能否如期拿到產權證?老年公寓能否恢復經營?本報將予以持續關注。本報記者陳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