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王欣是天津房信集團的幹部,現在他還多了一個特殊身份:是派駐武清區大孟莊鎮寺各莊村的駐村幹部。春節期間,王欣和其他駐村幹部仍在村子裏忙碌着。今天的《新春走基層》,請聽新聞廣播記者劉釗的報道“駐村幹部忙碌的春節”:
(錄音:(爆竹聲……)王:您過年好,給您拜年。村民:過年好……)
初一一大早,王欣就回到了寺各莊村,給鄉親們拜年。其實,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村裏的20多戶困難家庭,趁着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家了,再把這些戶走訪一遍。王欣要去的第一戶就是村民任慧萍家,任慧萍和老伴都已經70多歲了,因大兒子和兒媳都已經去世,老兩口就照顧着兩個孫子,一家四口緊靠務農維持生活。
(錄音:王:阿姨,我今天過來看看您,看看您還有什麼需要。
任:沒什麼需要的了,十分感謝……
王:您要是還有什麼困難的話,您就找幫扶組。)
“有困難,找幫扶組。”王欣和幫扶組進駐村子半年多,幫助村民解決不少問題。大到修房修路,小到家庭矛盾、鄰里關係,王欣和他的同事沒少費心。這不,剛來拜年中,王欣就發現任慧萍14歲的小孫子輟學了:
(錄音:也惦着叫他出去乾點嘛,但是呢,太小,原來在楊村上學,現在挑費挺大的,就不讓他念了。就指着他乾點農活。)
聽到這兒,王欣顯得有些着急,他告訴任慧萍要讓孫子繼續唸書,學費的問題可以再想辦法。
(現場音:王:您小孫子上學問題,我們也做做工作,我們也協調相關的教育部門,咱儘快復學,好嗎?任:好好……)
從任慧萍家出來,王欣又去了6戶貧困家庭,還將各家各戶的問題寫在了他的記錄本上。有的是家裏房子裂了,需要維修;有的是老人病了,要找醫院看病。王欣說,春節假期過後,他們幫扶組會逐條落實。
村民們在活動中心正表演着一年一度的“竹馬會”,格外熱鬧。王欣介紹說,爲了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爲了讓村民業餘生活更豐富,幫扶組專門爲村裏建了一個1000多平米的活動中心,搶在春節前完工了。村民郭玉芹來這唱歌可高興了:
(錄音:村裏建這個文化中心,裏面還有音響,現在一說這建好了,我們就都來着,多少人都盛得下,吃完飯就都陸續來了,就在這唱一兩個小時的。)
不少老鄉看到王欣路過,都邀請他到家裏吃飯:
(錄音:村民:您來我家吃飯吧。一塊熱鬧一下。王:不啦不啦,一會還有事兒……)
王欣說的事兒,是下午要和村兩委班子商量建設“菌類大棚”的事,耽誤不得。寺各莊村經營方式單一,村民主要收入依靠種糧食,人均年收入只有1萬塊錢左右。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從去年秋天起,王欣就帶着工作組一起爲村民找致富項目。幾經挑選,終於在市農科院的幫助下,確定了菌類種植大棚這個項目,項目一旦成功,年產值可達到70萬元以上,鄉親們的收入將大大提升。
“蘑菇大棚”要建在一片林地前,村黨支部書記趙春林和村兩委班子也到了這裏,一起開現場會:
(錄音:趙:咱們這個大棚建設,其實老百姓不怕付辛苦,就是怕種出來,沒處銷。
王:咱通過農科院,已經在聯繫銷路問題了,爲了做到萬無一失,我們還在尋找其他合夥人,確保咱寺各莊的菌類,不會愁銷路……)
找技術,找銷路,確定大棚建設地址,聯繫施工單位。王欣的忙碌要從春節延續到秋天了……
去年8月份,本市從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了1026名幹部,組成342個工作組,對接全市500多個困難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他們的到來不但爲農村羣衆辦好事、辦實事,還要着眼長遠,推動村級產業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