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市民王女士:小學已經開學,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學習方面自制力較差,總需要大人在旁邊盯着,才能認真寫作業。請問有什麼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陳秀茹介紹,導致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部世界誘惑太多、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學習興趣淡薄、家長引導不當等。對於孩子的自制力,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點滴細節來有意識地培養。
把長遠目標具體化
人很容易受短期的、比較具體和明確的強化物左右,而不容易受遙遠的、比較抽象和模糊的東西所影響。學習雖然意義重大,涉及孩子未來的發展,可是這對孩子來說,畢竟是比較遙遠和抽象的。相反,看電視、吃零食等事情,卻是一種非常明確的誘惑,容易使孩子獲得及時的滿足,使其無法抗拒。作爲家長,需要想些辦法把一些長遠的目標具體化,例如把“你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就能有出息”具體到“你寫得一手好字,班上的同學都會羨慕你”、“如果你能堅持一個月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就獎勵你一本漫畫書”等。這樣比空談道理要有成效。
遊戲培養孩子耐心
家長可在尊重孩子意願和興趣的前提下,多訓練孩子做一些能鍛鍊其耐心的事情,比如畫畫、下棋等。讓孩子通過學會這些技能,鍛鍊他的耐心。還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和孩子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讓孩子充當“老師”的角色,把他們在學校學到的以及自己涉獵到的知識講解給家長聽;或讓孩子扮演“哨兵”,和家長玩三分鐘站崗遊戲,都是不錯的選擇。
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小學階段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希望家長能把自己當作大孩子來看待。家長可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把生活中的小事作爲任務交給他們,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例如讓他們照顧家裏的寵物,做家裏取報紙、取牛奶的管理員。
家庭氛圍很關鍵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父母自制力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自制力的發展。比如父母週末沒按時起牀,孩子也會趁機賴牀;父母顧不上整理房間,孩子的書本也就越堆越亂。因此,幫助孩子提高自制力,父母首先要有良好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