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愈演愈烈的移動支付打車搶客『大戰』讓部分乘客與司機都嘗到甜頭,但記者在濱海新區調查發現,隨之帶來的出租行業搶客『並發癥』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擔懮。
據調查,在濱海新區,僅有約百分之四十的智能手機用戶未使用軟件打車。有專家對此表示,打車軟件只是兩家互聯網公司搶佔移動支付市場的第一步,在燒錢過程中,培養越來越多市民的移動支付習慣,而後展開移動端的商業布局,從而達到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發展。
然而,在兩家公司燒錢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如不使用軟件難打車、司機邊開車邊查看軟件帶來安全隱患、系統頻頻卡殼導致打車失敗、作弊騙取補貼等情況。
在司機與乘客使用嘀嘀和快的打車『搶錢』的同時,也有部分乘客以及司機感到失落。司機姜先生最近被逼無奈開始使用打車軟件,一上手便覺得很實惠,『我昨天纔開始用這軟件,前段時間路上看到有人要打車,但就是不上車,不一會就有車來接。』也有乘客對此反映,『站在路邊半天攔不到車,看見顯示空車卻都疾馳而過。我那天出門在外面凍了半小時纔攔到一輛。』更有司機邊開車邊查看打車軟件,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昨日下午,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有過移動支付打車經歷的乘客,『現在三公裡打車9塊錢,但這兩家公司的「火拼」也讓群眾有苦難言,前段時間手機沒電沒法叫車便在路邊等了一輛,下車時司機要求支付13元車費。』記者從乘客孫先生口中了解到,由於兩家公司漲價請人搭車,不少市民出門三公裡以內時便會把所贈送金額全部給予司機。『那錢反正自己也拿不到,還不如給司機多賺點。』乘客劉女士和記者說。據記者調查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新區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司機使用打車軟件。
專家表示,在移動支付搶佔市場的同時,司機行車的安全性、變相提高出租費用以及不用手機打車便難以打到車的問題暴露出移動支付時代,出租車行業自我的不適應,還需進一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