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條例》施行一週年。截至目前,本市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上升至660人,僅去年一年就有460多人踊躍報名成爲志願者。
-被捐獻者母親感動 年輕協調員心態變主動
趙躍是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有着一年半工作經驗的器官捐獻專職協調員。這一年,趙躍變化最大的是心態。他說:“起初,老協調員帶着我去見符合醫學指徵的潛在捐獻者家屬,看着深陷在失去親人痛苦中的家屬,我跟在老協調員後面難以啓口,不知道怎麼才能讓他們瞭解此時同樣有人面臨着失去家人的危險,急需他們幫助。”
對親人的深沉感情是兩個陌生家庭的人溝通的最好橋樑,也正是這些可貴的人間真情感動並改變了趙躍的心態。“我遇到過一個刑滿釋放人員,他突發腦淤血生命快走到盡頭,在彌留之際,他表示要捐獻器官,因爲曾經錯誤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曲折,他想更正錯誤,最後爲社會做點什麼。而令人感動的是,他83歲的老母親竟然全力支持兒子的做法,主動捐獻出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和一對角膜,挽救了多位患者的生命。”趙躍說,“我被這位母親的大愛感動了,心態由被動變爲主動。由於人體只有在腦死亡時,器官捐獻纔是有效的,因此捐獻時間十分緊迫。曾經,一位潛在捐獻者家屬在表示捐獻意願後,一天半中,協調員先後五次和家屬見面協調捐獻具體事宜,大家是在努力與死神搶時間。”
-市民觀念發生改變 期待更多人加入志願者隊伍
截至目前,本市累計成功實現器官捐獻73例,捐獻大器官171個,挽救了160餘名危重患者生命;有660名志願者報名登記,表達身故後捐獻器官的意願。
趙躍說,這些數字說明天津老百姓的傳統習俗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最明顯的體現是,去年3月1日本市啓動《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條例》,在這個時間點的前後,打來電話向市紅十字會諮詢捐獻事宜的市民突然增多,去年一年中,申請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的人數增加了460多人,佔該項工作啓動至今總志願者人數的近七成。
不過趙躍同樣提到,家屬不同意捐獻依舊是器官捐獻協調員工作中的難點。“中國每年仍有30多萬的危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僅有1萬餘名能夠幸運得到救治,多數患者在病痛的折磨和絕望的等待中死去。長期以來,由於傳統的陳規舊俗、社會對器官捐獻和移植的認知缺乏,導致捐獻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因此,希望能夠有更多市民加入志願者隊伍,讓生命與愛得到延續。”記者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