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電飯煲、食品料理機、超聲波美容器,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小家電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通過海外代購、網絡賣家等渠道購買進口小家電,成為不少消費者『時髦』的選擇。但伴隨著『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本報記者在『今晚3·15特別報道』期間的采訪中了解到,買水貨小家電,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在售後維權方面,都存在著諸多隱患。
水貨價格誘人
隨著各類小家電的消費不斷昇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把選購目標向水貨轉移,這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水貨小家電所謂的『性價比』十分誘人。據悉,這些在網絡、代購或其他非正規渠道銷售的海外市場的水貨小家電,由於沒有通過正常的進口檢驗檢疫及合法的納稅,價格與正規進口產品相比可能確實較低。有消費者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同樣一款進口高端電飯煲,在正規賣場標價3800元,而水貨可能2000元就能買到,有些科技含量更高的智能小家電,行貨與水貨的差價還可能更高。
售後維權麻煩
但是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水貨小家電在售後環節存在諸多隱患。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很難順利維權。消費者趙女士日前通過『消費直通車——今晚3·15熱線』向記者反映,她在網上買到的一款『德國原裝』的食品料理機,收到貨時就發現缺少關鍵零件,但與賣家多次聯系都未能得到滿意答復,兩三個月過去了,缺少的零件遲遲未能寄到,料理機也一直無法使用。還有一位消費者,通過私人代購買到一款『美國進口』的超聲波美容器,結果使用一段時間後纔發現,產品並非美國貨,而是國產的『山寨貨』,後來多次聯系賣家,也由於沒有購物憑證而無法順利維權。
拒絕低價誘惑
事實上,僅看到水貨小家電表面的價格『優勢』就下單購買,確實不夠理性。一方面售後難以保障,另一方面還有可能被無良賣家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的伎倆所欺騙。與此同時,水貨小家電受到關注,也反映出消費者對特色小家電、高端小家電的需求快速增長,而國產小家電在一定程度上卻又難以滿足這個需求的現狀。家電行業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淨化市場,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需要監管部門、廠商的多方努力。消費者也有必要更加理性,拒絕低價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