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凌晨,嘀嘀打車再次低調“降補”,每單5元的補貼也即將爲持續近半年的“燒錢”補貼大戰畫上句號。伴隨着補貼額度的下滑,普通用戶對於各類打車軟件的“黏度”也大打折扣。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以目前的成果來看,打車軟件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用戶黏性完全不夠,這或許也是兩大巨頭叫停補貼的原因之一。
嘀嘀打車官方微博稱,“嘀嘀打車與微信支付統一調整補貼,使用微信支付車費,乘客每天可減免兩單,每單減免5元。”嘀嘀打車背後的大股東騰訊近日宣佈入股京東、微信虛擬信用卡被叫停,輿論注意力出現轉移,嘀嘀打車本輪再次降低補貼也沒有引起用戶的關注。“前兩天用基本上都是一單減5元,現在覺得減不減錢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昨天站在路邊招手打車的黃小姐表示,現在除非高峯時段,基本上都不再用打車軟件了。
和黃小姐一樣,在打車軟件相繼下調補貼金額後,不少智能手機用戶開始不再關注這個曾經“頻繁”使用的應用。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在打車軟件補貼降低後,至少50%以上的用戶減少甚至不再使用打車軟件了。“打車軟件還需要不斷改進產品,增強用戶體驗便利性。”經常使用打車軟件的某公司白領表示,補貼只是一時刺激,關鍵要靠好的產品和服務留住用戶。
業界認爲,補貼大戰降溫不僅跟打車軟件背後巨頭阿里、騰訊的階段性戰場轉移有關,也跟政策方面的不確定性有關。中研普華分析師則指出,打車軟件的共同使命、嘀嘀與快的的產品初衷,甚至是對於騰訊、阿里兩大巨頭的戰略意義,以目前的成果來看,確實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用戶黏性完全不夠,不過值得欣喜的是,對司機來說這些軟件的意義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