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記者獲悉,見證中國百年曆史的天津北站,4月1日起停辦客運業務。這座在風雨中傲立了一個多世紀、承載着許多人記憶的老火車站,或將與旅客們告別。由於停靠列車的逐年減少,目前在天津北站停靠的列車共有三趟,都是普速列車,分別爲天津至薊縣的6416次、天津北至北京6452次和北京至天津北6451次列車。天津北站關閉後,所有行經列車將不再停靠此站。目前,北站如何改造正在規劃中,有望變身鐵路博物館,也有可能進行改造。稿件統籌鄧晶龍周白石
車站由來
袁世凱抖威風
下令建新車站
在河北區中山路的東北端,這座“塔樓式”的建築物格外醒目,位於京山、津浦兩大鐵路幹線交會處的天津北站,是天津鐵路樞紐的咽喉,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當時它的名字爲新開河火車站。後來,曾先後用名天津中央車站、天津城火車站、天津新站、天津總站。
當年天津已有1888年修建的老龍頭火車站(今天津站),按當時中國和天津的經濟發展狀況,一個火車站應該足矣,爲什麼要再建一座車站呢?
原來,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直隸省會在保定,北洋大臣衙門在天津,袁世凱每月總要往返津保兩地。照清朝法例,一品大員出入要有儀仗馬隊接送,並鳴炮三響。而老龍頭火車站在俄租界,俄國人不買袁世凱的賬,不許儀仗馬隊進入俄租界,也不許鳴炮。袁世凱一怒之下,下令在老龍頭車站以北4公里處修建一座新火車站。袁世凱修建北站,本來是爲了自己抖威風,沒想到此舉對天津後來的交通運輸和城市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北站建設時還有個小花絮,該車站也是清末準備爲慈禧太后來津閱兵下火車換乘“鑾輿”而設的停車站。
見證歷史
百年北站故事多孫中山留足跡
作爲中國數一數二的古老車站,又位居曾經的天津政治文化中心地帶,火車站見證了許多歷史場景。
1905年12月7日,清代五大臣出洋考察團及立憲運動許多考察團,都經過或停留於天津北站。
孫中山三次來天津,曾在北站留下足跡。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先生應袁世凱之邀北上共商國是,路過天津時到中山公園演講後,14時10分從天津北站乘火車赴京。1929年5月26日,護送孫中山先生遺體前往南京中山陵的列車抵達天津北站第一站臺,天津市各團體、民衆前往悼念。
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天津北站設立了兵站和軍供站。抗美援朝勝利後,在北站地道右側,又修建了“凱旋禮堂”,天津各界羣衆曾在這裏歡迎“最可愛的人”凱旋歸來。
在1963年8月的防汛抗洪鬥爭中,天津北站爲人民子弟兵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站細節
車站幾度更名
天橋別具一格
北站對天津人來說,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曾與人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到北站坐車去!”這話曾讓人那麼的真切和親切。那麼,天津北站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當年在津浦鐵路與京奉鐵路接軌後,該車站遂改稱爲“天津總站”。1937年,日本侵入天津後,又改稱爲“天津北站”。1946年,該車站由北寧、津浦兩個鐵路局分管,北寧局稱“天津北站”,津浦局稱“天津總站”。1950年,恢復今稱。
與德國人設計的西站相比,北站的建築風格“很中國”,這無疑跟當年袁世凱下令修建的意圖有關。特別是天津北站的那座老式天橋,同樣具有百年曆史,當年北站天橋落成時,就成爲當時國內鐵路站臺最豪華的鐵路天橋。作爲中國近代鐵路發展的實物,算得上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傳奇色彩的老天橋了,引發了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思。2007年,天津北站在保持原風格的狀態下,對天橋進行了合理改造,不僅將天橋整體提升了1.05米,而且還對部分鏽蝕及損壞部位進行了修復處理。由於這座老式天橋保存完整、造型古樸、風格獨具,近年來成爲拍攝近代題材影視劇的理想外景地,包括電視劇《金粉世家》《末代皇帝》等。
歲月變遷
繁華不再人流漸少
說起飽經歲月滄桑的老北站,老天津人再熟悉不過它的地理方位——中山路的東北端。昨日記者來到這裏看到,北站是個小站,只有三個站臺,站臺圓形的掛鐘忠實地顯示着現在的時間,也記錄着過去的事件。這裏並沒有火車站前人流如潮的場景,倒顯得十分安靜。車站內只有很短的站臺和雨棚,旅客們靜靜守候在站臺旁,不時翹首以望……在車站一側有售賣食品、書報的小商店,原來附近分佈的一些住戶早已搬遷了,在北側一座壯觀的立交橋通往各個方向……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常出差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說,那時候中山路算得上是黃金地段,火車站地區車水馬龍,挺熱鬧的,有不少大商店,生意很好,全國各地乘火車來過天津的旅客也大都知道這個地方。但隨着這裏車次的逐漸減少,這座曾經繁華的火車站,人流逐漸少了,特別是今年將原有的18趟列車調整至3趟,更是客流驟減。記者昨日在北站的售票窗口看到,售票廳內只有十餘個人在購票。
隨着高鐵建設的快速發展,目前天津新建、改建的現代化高鐵站已達8座,原本略顯狹小、陳舊的北站終於難擋高鐵建設的步伐。
北站情懷
昔日老北站依然在心中
昔日老北站熱鬧的景象已不再,但老北站過去曾經的“光環”,依然還在人們心目中閃閃發光。
老天津人馬先生回憶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家住在小官大街,經常上北站買火車票。可能是我和北站太熟了,在北站坐車的時候感覺很親近。後來我們家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去北站坐車的機會也少了。”
曾是北站附近老居民的李暉說,“我的童年是在火車聲中度過的。我小時候住的地方,與古老的北站只隔一條馬路。每天總能聽見‘嗚……’的火車聲。”
市民張先生是位70後,他說,“儘管北站車少了,但我卻覺得它‘很有感覺’。一般的火車站都是忙碌的,擁擠的。而在北站,也許是因爲它的歷史感,讓我不會有那種急匆匆的感覺,心裏非常平靜。”
“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到北站坐車,站房尖頂的鐘樓造型奇異,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是一位外地旅客對天津北站的回憶。
前路待定
變身博物館?改造新車站?有關部門尚在規劃中
天津北站關閉後,這座百年老站將告別或暫時告別旅客。由於老北站本身作爲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建築,具有鐵路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今後它是變身一座鐵路博物館、成爲一個“文化符號”,還是改造成爲一個嶄新的客運站,目前鐵路部門正在規劃中。
也許,我們在列車的車身上,再也看不到“天津北”這樣的標識牌;也許,我們在車票上,將看不到“天津北”三個字;也許,在古老的站臺上,我們再也搜尋不到旅客匆匆而過的身影。而那趟天津市民喜愛的6416次,可以從天津站坐到天津北站的那趟全程8分鐘、被稱做本市鐵路最便宜火車票的“小清新之旅”的火車,在北站的停靠也將取消。逐漸乘客寥寥的天津北站,或就此淡出旅客的視線。(記者鄭東紅攝影記者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