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傳統代駕普遍都是100元起;手機代駕起步價(10公里以內)早7點到晚10點是39元,晚10點至早7點是59元。之前的打車軟件是司機和乘客都有補貼,但代駕軟件不僅沒補貼,司機還要從收入中拿出20%給代駕公司當“份子錢”。
對於代駕的監管目前還是空白,目前更多的是依靠自律;因代駕引發的交通事故,事故處理和責任賠償很容易“扯皮”。
用手機打開代駕軟件,地圖上顯示本人位置以及周圍可提供服務的代駕司機,每位司機都顯示其姓名、籍貫、代價次數、駕齡以及用戶評價等,用戶點擊“選擇該司機”後就完成下單,頁面隨後顯示下單時間和地點……打車軟件“高燒”漸漸退去,代駕軟件又開始興起,雖然比傳統代駕價格便宜,但隱患不容忽視。
優勢:比傳統代駕便宜
記者體驗發現,下單後還不到1分鐘,代駕司機就打電話過來確認,不到10分鐘就趕到。服務價格顯示,起步價(10公里以內)早7點到晚10點是39元,晚10點至早7點是59元。由於是白天代駕,總計14.5公里的路程,前10公里39元,之後每5公里加收20元,記者總計花費59元;如果是打車,花費則不到40元;如果路程短,手機代駕比打車貴;但距離越遠,就會比打車便宜,而且找代駕省去了第二天返回取車的麻煩。
“傳統代駕普遍都是100元起;手機代駕能優先找到附近的司機,省去了代駕司機趕來的時間。”代駕司機秦師傅告訴記者,每個司機都要和代駕公司籤合同,用手機下載客戶端,之後不停刷手機、搶單、拉活兒、交單,很像之前的打車軟件,但不同的是,車是車主的;之前的打車軟件是司機和乘客都有補貼,但代駕軟件不僅沒補貼,司機還要從收入中拿出20%給代駕公司當“份子錢”,但即便只是下班後晚上兼職做代駕,每個月也能掙三四千元。
發展:引發又一輪燒錢大戰?
記者在蘋果App Store搜索“代駕”二字,出現“e代駕”、“愛代駕”、“微代駕”等20多個相關軟件,有的下載量已突破萬次,好評幾乎佔了80%,大多數車主讚賞手機代駕軟件。記者瀏覽相關評價發現,無論是代駕司機還是車主本人,不少用戶使用後發現,這些代駕軟件就像此前的打車軟件:供求雙方藉助手機這一移動互聯網終端,在某一平臺上對接了供求雙方,只不過代駕軟件有更清晰的盈利模式,那就是從代駕司機那裏抽取信息費。
代駕軟件的火爆不禁讓人聯想,會不會引發互聯網巨頭介入,就像之前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一樣,血拼補貼引發新一輪“燒錢大戰”呢?“這不太可能!”專家劉澄表示,代駕軟件的佣金比例不是很高,所以規模也不會很大,估計不會受到互聯網巨頭的青睞;此外,代駕不像打車軟件有可持續的客流,因此基於這一點,互聯網巨頭未必願意“補貼”,也就不可能爆發“大戰”。
規範:代駕監管還是空白
雖然手機代駕紅火,但存在的隱患卻不容忽視。記者搜索發現,手機代駕出過不少負面消息,多地曾發生代駕司機趁乘客醉酒偷走財物、代駕司機造成交通事故後“跑路”等案例。此外,記者調查還發現,代駕司機從業門檻並不太高,管理也相對鬆散。記者登錄某代駕軟件官網,其對司機的要求是:5年駕齡,非本地戶籍需有保證人或繳納履約保證金;然後通過公司設計的考試,考試分爲網上筆試、面試和路考三種;全部通過後,還要出200元押金購買服裝、胸牌及一臺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設備。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代駕車輛並不屬於客運車輛,不受客運部門管理;代駕者只要符合駕車資格,交警部門就會允許其上路;對於代駕的監管目前還是空白,更多的是一種市場行爲,目前更多的是依靠自律;因代駕引發的交通事故,事故處理和責任賠償很容易“扯皮”;未來監管部門應出臺相關細則進行規範管理,才能讓手機代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