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走在河西區的大街小巷,會發現近年來這裏一直在發生着變化,街道越來越整齊,市容越來越漂亮,人們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
2012年河西區提出用三年時間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努力提升軟實力,以創建文明城區爲抓手,向着經濟更繁榮、社會更文明、科教更發達、設施更完善、環境更優美的首善區目標邁進。
創建文明城區兩年多來,變化的不僅僅是環境。創文,到底給河西區帶來了什麼?
改變的是服務,換來的是發展
近日,河西區行政許可服務大廳迎來了天津瑞高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送來的寫有“服務熱情辦事高效”的錦旗,感謝他們的熱情服務和真誠幫助。這家公司是由三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設立的,企業在籌建過程中,遇到了人員、註冊資金、經營場地等諸多困難,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瞭解了他們的難處後,積極協調工商、稅務、質檢、公安等職能部門,爲其開通了“綠色通道”,專人領辦,最終該公司在以3萬元最低註冊資本、“零首付”、註冊地點物理分割等政策的幫扶下,成功登記設立。
創建文明城區,到底和區域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
在創建文明城區中,河西區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深入開展“促發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動,協調解決發展難題267個。規範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持續提速增效,新設立企業實現“四證一章”三天辦結。爲民服務網絡日趨完善,羣衆難題得到協調解決。依託電子政務平臺,政務公開質量穩步提升。進一步完善政府工作制度,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不斷提高。創新政風行風民主評議方式,深化電子監察試點工作,政府爲民服務意識和公信力、執行力顯著增強。隨着智慧河西建設的順利推進,3G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4G網絡覆蓋率全市領先,重點公共場所、商務樓宇基本實現無線局域網絡覆蓋。
工商河西分局註冊科科長宋春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爲向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加快捷的審批服務,工商河西分局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准入程序。要件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業,原來要1.5個工作日內取得營業執照,現在1天辦結,當天就能領照。
服務,是文明的一部分。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與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爲區域經濟體提供良好的服務,這就是文明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
河西區通過創建文明城區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軟件”上做文章,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改變的是環境,提升的是心氣兒
粉刷一新的外牆、環境優美的社區花園、嶄新的體育器械,龍江裏小區舊樓改造工程讓社區居民覺得好像搬到了新家。居民韋小荻說:“我從上大學就來到天津,看着天津一點點地變美。要說最直觀的感受,還是居住環境的明顯改善。小區里老人和孩子的笑臉,就是對‘美麗天津’最好的詮釋。”
城區環境,與人民羣衆的生活密切相關。創建文明城區,以創建惠民爲宗旨,作爲提升城區管理能力、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綜合手段,爲羣衆提供舒適便利、可持續發展的城區環境,是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河西區創建文明城區工作着眼改善羣衆居住條件,去年完成舊樓區居住功能綜合提升改造小區81個、381萬平方米,6.8萬戶居民受益。整修16條道路兩側樓房381棟、平改坡46棟,實施4個重點地區、70條道路環境衛生集中治理活動。
同時,完成生態城區建設行動計劃。城市綠道1.1公里試驗段建成。新建提升改造公園4個,新建改造綠地54.3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9.54%,綠地率達33.56%,人均公園綠地7.64平方米。完成46個居住小區、281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惠及居民5萬戶。
如今,市民們會發現,河西區新建、翻修的公園越來越多了,路邊道旁的植被越來越密了,冒煙的煙囪越來越少了,河裏的水越來越清了,居住環境越來越舒服了。這些,就是創建文明城區給環境帶來的變化。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影響着人的文明程度。如今,在河西區的大街小巷中,亂扔垃圾的少了,撿髒護綠的多了;隨地吐痰的少了,文明勸阻的多了;縱容寵物便溺的少了,自備收集盒的多了。居民們不但成爲環境的自覺維護者,還主動動手裝點家園,用茹景俊老人的話說,“社區、樓門就是咱的家,現在家漂亮了,咱的心氣兒也高了。”
改變的是生活,昇華的是文明
春節過後,隨着第一棵樁順利入地,河西區規模最大的區級國辦養老院破土動工。面對社區養老這一百姓關心的難題,區領導親自落實院址、研究規劃、徵求老年人意見。家住尖山街名都新園社區的孟大爺高興地說:“聽說這座養老院配套齊全,設施完善,今後我們老年人住進這裏那生活就越來越踏實了。”
說一千,道一萬,創建文明城區工作到底能給羣衆帶來哪些實惠纔是大家真正關心的焦點。
河西區以“惠民工程”爲切入點,給出了答案——文明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地改善民生,改變老百姓的生活!
創建文明城區以來,河西區教育進一步優質均衡協調發展——2013年,新建提升改造幼兒園和學校5所,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100%,截至去年,爲7800餘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就學問題。
整體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深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配套改革,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價格比“十二五”初期平均下降50%以上。居民健康管理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65%以上。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提高低保、特困救助標準,推進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區老幹部活動中心投入使用。
美麗社區建設不斷推進——社區居委會管理實現全覆蓋,15個社區達到全市美麗社區建設標準。優化便民商業佈局,建成連鎖化社區菜店10家。新建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3個、社區食堂2個。
“倉廩實而知禮節”,創建文明城區實實在在提升了羣衆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的改善,伴隨而來的是居民文明素養的提高,讓老百姓更加熱愛自己生活的這片熱土,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共同向着文明和諧的目標前進。
文明創建,看似僅僅是軟實力,然而卻“似軟實硬”。河西區創建文明城區的“祕訣”是“功夫在詩外”,不單純爲創建而創建,而是將各項工作納入其中,以“軟實力”的優化,帶動硬指標的進步與民生的發展,從而換來了全區上下和諧的增進、凝聚力的提升,這又反過來促使文明創建水到渠成。在這一來一往循環間,推動的是發展,獲益的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