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去年4月的黃金價格『跳水』過去已經一年。伴隨著黃金市場由『牛』轉『熊』,消費者和投資者都經過了最初的衝動,逐漸平和、理性。『五一』假期,津城金飾品商家大多打出了促銷牌,而很多市民也都在搶購,節省了不少錢。
金價比去年同期便宜幾十元
今年『五一』假期,濱江道一帶的大商場和金樓裡,香港品牌的千足金飾品售價大多在每克330元左右,國內品牌的每克大約在270-310元。而去年此時,千足金飾品價格大多在每克370-380元,即使是出手較早的『大媽』,買到的金飾售價也大多在每克360元左右。也就是說,『大媽』們如果能『忍』到現在再買,每克能省下好幾十元,當初買一條金項鏈的錢,現在買完項鏈,還能下頓館子。
不過『大媽』們並不後悔。昨天在金店裡選購的李女士表示,自己去年買的戒指雖說現在看是貴了點兒,不過畢竟早戴了一年,而且價錢比前年已經便宜了很多,還是挺知足的。『我買戒指就是為戴,從來沒想過還要拿它換錢,所以金價的漲跌對我並不算什麼。』她說。
事實上,購買黃金飾品的市民大多也是精挑細選,對於款式、做工頗為在意,並非『只要是黃金就行』。有些名牌的金飾品身價比其他品牌每克高出幾十元,每件還要加收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工費,也絲毫無損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金飾品商家加大促銷力度
『黃金飾品每克立減60元』,昨天,在人頭攢動的大商場裡,商家打出的促銷標語吸引了大批市民的目光。不少金飾品櫃臺的銷售人員都忙得分身乏術,一個人同時招呼著好幾位顧客。『銷量還可以,不過利潤可比以前薄了。』有飾品銷售人員表示。據了解,去年4月的『搶金潮』使金店銷量『井噴』,但隨後的『金九銀十』就沒有往年火爆,直到臨近新年金飾銷售纔又漸漸昇溫。
『在去年的「搶金潮」中,不少消費者實際是「超前消費」,也就是把自己的消費能力「透支」了,這樣雖然後來金飾價格更低,也沒有再買。除了剛需以外,大多數消費者購買金飾品都是出於兩個目的,一個是佩戴,一個是保值。現在金價持續下跌,不少曾經參與搶購的消費者實際是買貴了,看到黃金的保值功能不再,也就不再購買金飾。』本市飾品業內人士表示。
為了鼓勵消費者購買,商家不得不加大了促銷力度。一年時間裡,黃金飾品的優惠從每克一二十元已經漲到了現在的五六十元。以前有些大品牌只是逢年過節推出工費優惠的活動,現在也加入到直減和返券的行列。
『沒有辦法,別人都在促銷,如果我不促銷,客戶就都成了別人的了。』有商家表示,『老客戶』對於自己來說至關重要,一定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不過也不能坐看著利潤越來越薄,大品牌還是要在款式、做工方面下工夫,以質取勝。
大商場和金樓都在降價促銷了,原先就在走低價路線的小金店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應該也不會虧本,從事金飾品銷售就是有這個好處,變現比較容易。』業內人士表示。曾有業內人士戲言,如果黃金價格還是一跌再跌,大不了就是將金飾品『回爐』。不管商家促銷時是否很無奈,消費者卻是撿到了真便宜。一對正在試戴婚戒的小情侶表示,金價下跌加上促銷,光是金飾品這一項,自己的結婚預算就節省下2000多元。
新聞鏈接 搶金『大媽』不悔當初
一年前面對金價大跌,不少業內人士還在目瞪口呆之時,『中國大媽』就已異軍突起,將大把的黃金收入囊中,不少金店一度斷貨。雖說以現在的眼光看買得貴了點兒,但『大媽』自己並不後悔。由於黃金原料價格大跌,去年4月中下旬,黃金飾品價格也出現了『跳水』。出於『搶便宜』的心理,國內迅速掀起了一場『搶金潮』,許多金店都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斷貨現象。本市也不例外,金價『跳水』之後的幾天,部分黃金珠寶賣場裡黃金飾品的銷量就翻了一番。一些大克重的項鏈、手鐲及童鎖等尤其受到市民青睞。直到去年臨近『五一』,有些香港品牌的金手鏈櫃臺還處於半空狀態。
有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者共購買約1176噸黃金,同比上漲41%。(記者王婷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