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舉辦『考古零距離』活動和考古發掘成果展。每個人都能親手觸摸承載著歷史的骨骼、陶器、瓷片等出土實物,還能學著使用指南針、洛陽鏟、拓包、百得膠等考古必備工具,更有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參與考古的師生擔任現場講解員,為你講述墓穴發掘與文物修復過程中的奇聞軼事。
『越窯的瓷器大都是細線劃花,而定窯的瓷器特色為印花。青白瓷一開始是想學習定窯,但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水綠色。』歷史學院研一學生孟晉園對瓷器的歷史與演變如數家珍,展出的每一件瓷器她都能講出其斷代方式與燒制工藝。
孟晉園參與了2011年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獨立承擔的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湖北段『鄖縣安陽鎮龍門堂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據她介紹,考古發掘工作要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孟晉園說:『一般按照逐層清理墓內填土,清理棺槨等葬具,清理人骨架及隨葬品的順序進行,有時可能會面臨上方土層塌方的危險。然後要繪圖、拍照,提取隨葬品及標本,發掘工作全部完成後再航拍發掘區全貌。』
『室內整理是田野考古的後期工作,要把在野外收集到的實物資料和記錄資料運回發掘隊營地或工作站,進行各種處理、鑒定、記錄和分析研究。』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青年教師張國文剛來南開任教就接到任務趕赴龍門堂墓地,他說:『整理工作包括清洗去鏽、拼對、補配修復、繪圖、拍照、制作拓片、整理文字資料等。』
前來參展的歷史學2012級本科生劉煦說:『我特別喜歡考古紀錄片與《盜墓筆記》之類的小說,此次展覽讓我認識了真實的考古隊員並產生了深厚的敬意。考古工作比從事文獻研究辛苦得多,需要掌握很多挖掘技巧並擁有極強的耐心,更要能在艱苦的環境下從事高強度工作。』 (記者邵雋通訊員聶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