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這裏有3名傷員,現在只有2輛救護車,請指揮部派人來支援……”7月14日上午,隨着一聲警報,京津冀三省市在北京懷柔區山區聯合開展的衛生應急綜合演練正式拉開帷幕,這也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切實履行《京津冀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合作協議》的一場演練。

此次演習場景設置爲,北京市北部山區連降暴雨引發特大洪澇災害,懷柔區某村莊發生山洪泥石流,部分羣衆受傷,於是啓動京津冀三省市衛生計生部門建立衛生應急三方合作機制,第一時間向天津、河北通報情況,天津、河北兩地立即調精兵強將前往支援,共同應對重大泥石流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

天津市衛生計生部門接報後,立即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人民醫院、第四中心醫院、市120急救中心、市安定醫院等單位的14輛應急救援車輛、76名醫務人員,組成院前醫療急救隊、緊急醫學救援隊、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和心理危機干預處置隊,趕赴北京參與救援。爲了檢驗實戰能力,所有組織工作都是在事先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完成的。7月13日早上六點,市衛生計生部門向各機構下達抽調命令,一小時內完成隊伍組建工作,當天下午抵達演練地點搭建工作平臺待命。


在演練現場記者看到,天津120急救人員經調度立即前往救援現場,爲“傷員”包紮傷口、固定骨折部位,並對現場“傷員”進行檢傷評估,按照“傷員”病情嚴重程度掛上紅、黃、綠、黑色的檢傷卡,同時通知緊急醫學救援隊的方艙醫院做好接診搶救準備。

現場發現一名“傷員”受到猛烈撞擊導致頭部外傷並伴有大腿骨折,急救人員檢查全身情況後,立即對其頭部進行包紮,並對頸部及骨折的腿部進行外固定。現場處置後,“傷員”立即被擡上急救車送往方艙醫院。抵達醫院後,“傷員”被送入急診救治。早已做好接診準備的醫生立即對其進行心電及血壓監測,建立靜脈通道爲“傷者”補液,並立即抽血進行生化檢驗。待“傷者”身體基本指標確定後,被送入方艙醫院的X光車和手術車,進行後續的檢查及手術治療。


與此同時,其他“傷員”也被陸續送入方艙醫院,其中一名“傷員”因失血過多,被送入手術車實施現場止血。一些表皮擦傷的患者,則被安排進入門診進行清創治療。方艙醫院所包含的現場手術車等設備不僅機動性非常強,而且具備完整的手術設施,可以在各種現場開展手術,爲“傷員”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


針對此次演練,現場副總指揮天津市衛生計生委黨委委員王栩冬告訴記者,演練主要以提高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聯合處置能力,檢驗和鍛鍊衛生應急隊伍快速集結出動以及綜合組織協調、多部門聯動配合和野外自我生存保障能力。進一步強化了京津冀三方衛生應急協調聯動工作機制,達到了檢驗預案、完善裝備、鍛鍊隊伍、磨合機制、理清職責的目的。今後,三省市衛生計生部門將進一步加強衛生應急跨區、跨部門綜合指揮、協調聯動能力建設,大力推動京津冀衛生應急一體化進程,實現京津冀衛生應急工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爲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人民羣衆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據現場總指揮北京市衛生局應急辦主任黃春趙濤介紹,演練設置五個現場:院前模擬現場處置、檢傷分類、傷員轉運;現場搭建移動醫院開展院內醫療救治;衛生防疫現場流調、隔離、樣本採集與檢測、消毒、健康宣教等;現場心理疏導、援助和干預;現場指揮部聯合運行機制。

整個演練過程涉及隊伍緊急拉動和快速集結、野外生存技能訓練、應急裝備車輛等物資保障、院前醫療處置與轉運、院內醫療救治、災後傳染病防控、心理危機干預和現場聯合指揮8個方面。京津冀院前急救、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心理救援4類衛生應急隊伍、13家醫療衛生單位和後勤保障人員共425人、124輛應急車輛及相關應急裝備參加了本次演練。本次演練檢驗了京津冀跨區域、跨部門、多中心的指揮、組織、協調、反應、聯動、配合、生存等綜合能力,鍛鍊和磨合了三方多類別衛生應急隊伍,同時也發現了薄弱環節,便於今後不斷改進。
今後三方將根據《京津冀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合作協議》,每年開展一次衛生應急聯合培訓演練,強化協同應對,協調聯動,資源共享,共同提高能力,全力保障三地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共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