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南開大學馮銀廣教授日前帶領團隊幫助石家莊進行顆粒物來源解釋研究,並嘗試跨區域合作達到信息共享、共治共贏的目的。在當地環保局的配合下,馮教授及其團隊在河北省數十個點位進行監測、采樣,節假日也顧不上休息,采集到樣本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實驗室進行樣本提取和數據分析。
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本市高校充分發揮智囊團的優勢和作用。至今,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已與北京、河北省建立了有針對性的合作關系。『PM2.5的數據分析對當地環保部門來講技術上很難突破,而高校技術資源恰好是「雪中送炭」,有利於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馮銀廣表示。南開大學去年到校科研經費三億多元,其中科技合作的橫向項目到款經費六千多萬元,與京津冀地區合作項目約佔65%。天津大學也充分挖掘津冀兩地的地緣和人纔特點,推動與河北省優勢產業的緊密合作。近五年來,天大與河北省科技合作項目800餘項,合作經費近2億元,學校還分別與石家莊市、滄州市、衡水市簽訂市校合作協議,其中,滄州市、衡水市每年將投入500萬元設立『產學研專項基金』用於支持學校和市內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本市還於近期啟動了高校智庫工作,首批15位專家學者受聘。高校智庫將依托研究基地、項目引領、諮詢載體、供需對接、成果發布和專題數據六大平臺,主動對接三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承擔課題研究任務,提出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對策建議,推動美麗天津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