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記者高斯翾)2014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ISC2014)於9月24-2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包括首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湯姆·裏奇、計算機病毒之父弗雷德·科恩,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總工程師郭啓全、360董事長周鴻禕、國家計算機網絡安全專家雲曉春等,數百位國內外頂級信息安全專家出席本屆ISC。中國經濟網從現場發回報道。
隨着互聯網寬帶、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在暢享網絡生活的高效、便利、快捷的同時,卻也正面臨着日趨嚴重的網絡信息安全威脅和隱患。對此,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指出,長期以來,在網絡安全上我國存在管理體制分散、管理力度不夠的問題。他認爲成立中央網信小組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此外,他指出我國在網絡立法上存在滯後現象,在網絡技術方面核心技術依然受制於人,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普遍比較淡薄,因此提升安全意識,尤其是政府、企業的網絡安全意識尤爲迫切。此外鄔賀銓認爲未來物聯網安全問題更爲迫切和關鍵。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隨着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等快速普及,雲計算提高IT了資源使用效率,但其動態虛擬化管理方式、強大計算與存儲能力,也會引發新的安全問題,給安全管理體系帶來巨大沖擊。
對此,360董事長周鴻禕指出,在IOT時代,移動設備的普及正吸引網絡黑暗勢力將目標逐步轉至移動終端。與此同時,現有的安全防護手段逐漸失去效力,傳統的系統安全、邊界安全無法防衛以數據竊取爲主要目的的攻擊行爲,必須重新構建有效的安全防護體系。
如今,國家面臨構建自主可控安全系統的挑戰,行業與企業面臨的APT等新型攻擊愈演愈烈,個人面臨透明時代的隱私信息泄漏風險;甚至在未來,人類可能還不得不將面臨智能機器“自主意識”的挑戰與威脅。周鴻禕向中國經濟網透露,將利用大數據技術能更有針對性地對網絡攻擊行爲的“蛛絲馬跡”進行分析,使得網絡攻擊行爲無所遁形,有助於找到發起攻擊的源頭。因此,信息安全進入新的轉折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