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外交
歐盟建設和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是德外交政策兩大支柱。德積極參與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願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責任,成為歐洲及全球范圍內有行動能力、可信賴的合作伙伴。主張建立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全球合作體系,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公正發展,努力在全球范圍內解決貧困問題。 德國決定延長海外維和與反恐行動期限
【同法、英的關系】重視與法、英的合作,推動歐盟內的大國關系均衡發展。德法特殊關系是德歐盟政策的核心和對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戰後德主動與法和解,共同致力於歐洲聯合進程,德法軸心成為歐盟一體化的『發動機』。德法領導人堅持6至8周會晤一次及每年舉行兩次聯合內閣會議的機制。德重視英國在跨大西洋關系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國在歐盟的實力和影響,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德英兩國外長發起共同倡議,建立采取有效的歐盟和多邊戰略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但雙方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路上出現嚴重分歧。2010年2月,法德確立了兩國在未來10年的合作方向。
【同美國的關系】對美關系是德對外關系兩大支柱之一。重視維系和發展與美的盟友關系。施羅德政府曾堅決反對美對伊動武,導致德美關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臺後,將重新改善德美關系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德美交往明顯增強,兩國關系回暖。2008年4月,德外長施泰因邁爾訪美並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議程』(new transatlantic agenda),認為面對貧富分化、資源緊缺、氣候變化、亞洲崛起和國際恐怖主義猖獗的挑戰,歐美必須更新並擴大伙伴關系。
【同俄羅斯關系】視俄為政治、軍事大國,看重俄在解決全球與地區衝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以及歐洲政治、安全事務中的作用,認為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德俄及歐俄關系具有戰略意義。默克爾政府上臺後,堅持兩國政府磋商、民間對話等各種合作機制,致力於繼續發展和深化與俄的戰略伙伴關系,推動雙方在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但同時突出對俄民主、人權等問題的關注。2008年雙方高層互訪頻繁。8月,默克爾總理在索契與俄總統會晤,雙方重點就南高加索危機進行磋商。10月,德總理赴俄聖彼得堡參加德俄一年一度的『德俄聖彼得堡對話』。
【同亞洲國家的關系】德認為亞洲在世界政治和經濟舞臺上迅速崛起,在未來政治、安全政策和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看重亞洲的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積極謀求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系,以謀取經濟利益。同時認為亞洲的發展仍存在不穩定因素,正日益從戰略角度認識亞洲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挑戰。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不僅對本地區,也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重視同日本的關系,希進一步發展與日密切而充滿信任的關系,加強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默克爾總理上任後訪華三次,訪日、印各一次。
【同非洲、拉美國家的關系】德重視發展與非洲關系,加大對非投入,增加對非發展援助。德視拉美為全球治理伙伴,認為應全面提昇21世紀德拉伙伴關系。2008年5月,默克爾總理赴秘魯出席歐拉峰會,並首次訪問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
【同中國關系】1972年10月11日,聯邦德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國與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相互了解和信任不斷增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兩國互為重要合作伙伴,建立了政府磋商機制。經濟上,中德共同利益多,互補性強,都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同為制造業大國,合作潛力巨大。
2004年5月,兩國宣布在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並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2010年7月,雙方發表《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並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機制。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德國則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資金及技術來源國。
2003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兩國宣布在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並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2004年12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5年4月,德國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蒂爾澤訪華。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5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7年5月,德國總統克勒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8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2007至2010年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開幕式。2008年10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10年5月,克勒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9年1月,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了《中德關於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合聲明》。2010年7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公報》,並同意建立政府磋商機制。同年10月,溫家寶總理和在德國梅澤貝格宮舉行會晤,並發表中德總理會晤聯合新聞公報。2011年6月,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2012年2月、8月,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12年4月,溫家寶總理出席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中德關於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的聯合新聞公報。李克強在柏林發表題為《創造中德合作新輝煌》的演講。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決定將兩國關系提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發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習近平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全文),闡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德攜手合作造福中歐和世界》的署名文章。2014年7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
近年來,中德貿易額佔中歐貿易的近三分之一。2013年中德雙邊貿易達1616億美元,是1972年建交時的580倍。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第一大、全球第6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外資和技術引進來源國以及重要的投資目的國。 中德簽署在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諒解備忘錄 德國連續30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中德簽署關於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德政府磋商機制
2010年7月,溫家寶總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商定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機制,首輪磋商於2011年6月在德國柏林舉行。>>
中德對話論壇
中德對話論壇是由兩國總理於2005年倡議成立的,首屆論壇已成功舉辦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