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你看電視裡儀仗隊胸前的綬帶,說不定就有我們編織的呢!』昨天下午,電視裡正在播放著一段有關國慶節的紀錄片,南開區聯心手工藝品編織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素英指著畫面對記者說。這幾年,每到國慶節前,她和姐妹們都要編織大量綬帶;回憶起她的創業歷程,更是與『國慶』有說不盡的故事。
每年的國慶節前後,天氣轉冷,手工編織用品大量需求,此時正是王素英最忙的時候。在王素英位於南開區長寧裡的『編織小站』,三五個姐妹正在趕著鉤織帽子。王素英一邊乾活,一邊對記者講起她的創業經歷:上世紀90年代末,她下崗後和幾個姐妹一起編織一些手工品補貼家用。『我從小就喜歡編織,能把愛好當做工作是我的夢想。』王素英說。
真正讓她的編織夢想成真是在2005年的國慶節,當時,她和姐妹們拿著幾件編織品參加了全市的手工藝品大賽,她們的作品被評為優秀獎,並得到市婦聯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後來在各級婦聯組織的幫助下,她參加了免費培訓,並成立了聯心手工藝品編織有限公司,把身邊30多個下崗姐妹集合起來一起編織,成了一支『正規軍』。
而真正讓她的『編織站』進一步壯大是在2009年的國慶節,那年,她不僅接到了編織綬帶的訂單,而且來自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的訂單也主動找上門來,小小的鉤織走出了國門。就在前幾天,她參加了在鼓樓舉辦的手工藝品展,其作品又得到眾人的青睞,不少客商找到她合作洽談。
說話間,不時有姐妹把做好的帽子送過來——編織公司實行『散養』模式,可以在家完成,滿足了許多人既能照顧家、又能掙點錢補貼家用的需求。長寧裡居民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老伴和孩子都有病,有了編織的收入,讓家裡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如今,王素英的編織公司裡注冊登記的有百餘人,已經累計為千餘人次解決了就業問題。『我們下一個夢想是能在明年國慶時開個網店,自己賣編織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讓大家再多賺點。』王素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