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習近平與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或代表共同前往種植亞太夥伴林。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外媒稱,本次地緣政治“峯會季”確定了國際事務的大趨勢。志在擔任全球領導者、正在崛起的中國,以及一心想重建帝國雄風的俄羅斯,它們將主宰未來20年裏的國際政治。
據泰國《曼谷郵報》網站11月21日報道,東南亞國家在尋找地緣政治方向時面臨的挑戰,是該做些什麼和如何應對。答案很簡單。爲了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中國的全球領導權,足以使北京在全球的強弱排序中,獲得一個合理的位置,但又不能放縱中國推行完全的“擴張主義計劃”。
報道說,在過去兩週裏,從北京的APEC峯會,到內比都的東亞峯會,再到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G20峯會,這種趨勢都顯而易見。不管中國領導人走到哪裏,他們總是會被問到中國在中日東海之爭、在與其他亞洲國家(主要是菲律賓和越南)的南海之爭中有何意圖。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對此類問題總是巧妙靈活地作答。在實際行動上,中國則一直在推進自己的行動計劃和重要目標。
就整個東亞地區而言,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地區發展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中國出資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投行。雖然利用亞洲巨大的外匯儲備來支持亞洲發展的想法並非新想法,但北京爲亞投行的啓動出資500億美元。跨越東亞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得到了北京多達400億美元的資助。對絲綢之路的資助和亞投行將改變東亞地區發展的局面。這些機構還有可能讓中國成爲本地區地位最高的領導者。
報道稱,爲了顯示誠意,推動雙邊合作,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一份重要的氣候變化協議。北京還提議,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促進地區開放和貿易自由化。
對於東盟,北京尚未承諾正式簽署並實施“南海各方行爲準則”,但也沒有讓中菲和中越之間尖銳的領土矛盾進一步惡化。
與此同時,中國還與澳大利亞和韓國分別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議。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給所有人都準備禮物。這不僅僅是一場全球魅力攻勢,更是爲爭取全球領導權的全面出擊。作爲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中國希望表現得像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一樣,承擔起全球責任與義務。
法國《回聲報》11月20日刊文稱,莎士比亞說過,“世界是個舞臺”。倘若果真如此,那麼中國成了這個舞臺的大導演。應當欣賞習近平在北京APEC峯會上取得的成就。他成功地表現出親和的形象,同時也讓對話夥伴們折服。
文章稱,在APEC峯會上,習近平巧妙地完成了同一齣戲劇兩幕之間的佈景轉換。他改善了中國的形象,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讓別人接受了他的觀點。在與日本對峙數年之後,習近平同意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一次目標精準的會晤。爲了獲得這次史上最冷淡的握手,安倍不得不在中國的領土要求上讓步。習近平最先收穫了其對手緩和態度的果實。
文章認爲,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習近平與奧巴馬取得了同樣的成功。已協商數月的“歷史性協議”滿足了中國的要求。中國保留了發展中經濟體的地位,因爲它的目標遠沒有那麼雄心勃勃。中國唯一真正的讓步是計劃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峯值。習近平由此樹立起與美國比肩的大國形象,並且修復了中國在環境方面多少受損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