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黑暗”陰影仍有擴大的可能。除了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還需要有核心技術話語權上的奇蹟,才能在推動互聯網歷史進步過程中創造出互聯網的最大價值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幾天在浙江烏鎮舉辦,全球範圍內來自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媒體、科技社羣和民間社羣的互聯網領軍人物,圍繞着“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主題進行深入交流。這場大會,既爲全球互聯網業界關注,對包括互聯網網民在內的普通公衆而言,也是全面認識網絡世界的一個契機。
今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20週年,從互聯網進入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普及程度看,全球互聯網也就走過二三十年。互聯網從最初的工具、渠道、平臺的屬性,變成了一個複雜的網絡空間。這樣一種態勢被人認同:“當前,互聯網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掀起一場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偉大變革。”
作爲後來者的中國互聯網,其地位和角色重要性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凸顯,按市值估算的阿里巴巴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聯網公司。全球互聯網十大巨頭裏,中國佔了四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龐大的網民規模和市場優勢,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過來。加上各種創業成功案例不斷涌現,創新激情涌動,人們能清晰感受到,中國互聯網和世界互聯網一起,正在邁入一個美好時代。
然而,互聯網即使不是多面,也絕對不是隻有完美的一面。如同白帽子的網絡安全專家和黑帽子的網絡黑客總是成對存在、互相對抗。互聯網的發展仍然伴隨着“黑色”的另一面:脆弱的網絡安全,計算機和網絡病毒的地下製作和交易鏈條,利用網絡的詐騙活動,盜取和利用人們的隱私傷害名譽或牟利。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黑暗”陰影仍有擴大的可能。此外,世界上仍有許多人還被困於信息的不毛之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被巨大的信息鴻溝阻礙。
即便是2分鐘之內網絡零售成交額能超10億元,社交通信軟件能夠覆蓋幾億用戶,中國互聯網還沒有到沾沾自喜的時候。網絡安全的普遍性難題仍然待解,在網絡遊戲和社交通信工具營造的虛擬世界裏,利用木馬病毒和各種詐騙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各種虛假、誤導信息依然層出不窮,凝結智慧和心血的知識產權仍然很難在網絡世界中得到保護。在互聯網的發展基石上,我國網民規模超過6億,但互聯網普及率僅爲46.9%。其中,我國農村非網民人口仍有4.5億,是未來互聯網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從量到質的變化,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
我們要清醒看到,光是有一天幾百億元的網絡銷售奇蹟遠遠不夠,其中摻雜着不少假冒僞劣商品和用戶的失望乃至投訴;許多的“類硅谷”創新仍是拿來主義,最好的專家仍然需要去美國硅谷尋找;以互聯網思維做肉夾饃的創業公司“西少爺”,從網上爆紅到近期負面纏身,顯示出“用戶”導向的互聯網思維,也有着它羸弱、浮誇的另一面;用“情懷”做手機的某創業品牌,陷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說明無論是怎樣完美的思維,仍舊需要一款產品、一項技術或是一種服務和模式的堅實支撐。可見,除了資本、市場的話語權,還需要有核心技術話語權上的奇蹟,在推動互聯網歷史進步過程中創造出互聯網的最大價值。
不過,網絡雖不完美,但這恰恰給了人們拓展互聯網價值和不斷向上的空間和契機,對於投身互聯網創新大潮、用信息技術改變世界的人來說,是身處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