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5日晚發佈四集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中《第一集:承諾與期盼》,披露“反四風”出臺始末。
內容如下:
【解說詞】看一個黨是什麼樣的黨,一看性質,二看宗旨,三看作風。2012年深秋的這一天,13億中國人民瞪大了眼睛,期待着一個剛剛完成領導集體新老交替的執政黨,如何向它所領導的廣大人民做出承諾。
【同期】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常委。
【解說詞】這是2012年的11月15日11時53分,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步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幾百位中外記者早已雲集於此,整個世界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這裏。這是一個讓人屏息聆聽的時刻。
【同期·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羣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解說詞】承諾高,期盼更高。人民羣衆聽到了承諾,執政黨作風的轉變,從嚴治黨的要求,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堅持?習近平和他的同事們在思考。對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執政中的最大優勢和最大危險,都跟“人民羣衆”相關——能夠密切聯繫羣衆,黨就擁有了最大優勢;而如果脫離人民羣衆,黨就會面對最大危險。
【採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充分肯定工作成就的同時,也清醒地看到了不足、困難和問題。比如呢,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
【解說詞】2012年12月4日晚7點,《新聞聯播》的開始曲如約響起。上億的電視觀衆隨後聽到了這樣一條重要新聞——
【電視新聞畫面】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規定。
【字板】(《新聞聯播》畫面,八項規定的具體條文)
一、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瞭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羣衆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羣衆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
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規範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繫羣衆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採訪·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中共政治局制定八項規定,從自身做起,以上率下社會反響很好。八項規定涉及的是,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嚴格文稿的發表、厲行節約等等。事情雖小但是小中見大,它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是我們黨改進作風的第一步,它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堅定不移的。
【解說詞】“八項規定”,從這一天起,成爲了13億中國人生活中的一個佔據了重要位置的特殊詞彙。“八項規定”的提出,體現了問題導向,它瞄準了黨的作風建設中仍存在的現實問題。“八項規定”更是中央政治局首先提給自己的要求。而全黨則迅速開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風是什麼,作風在哪裏?一個8600萬人執政黨的作風,在13億中國老百姓面前,藏不住、掖不住,就擺在桌面上。哪些好,哪些不好,都一目瞭然。好的與不好的,就會是正面與反面的不同榜樣。毛澤東曾經說過,“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着我們學”。而今天,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8600萬人,都幾乎相當於一個大國的人口數量。這麼多人、這麼大、責任這麼重要的一個執政黨,作風如果出了問題,絕無小事。
【同期】那位大姐您別站着,您也找點事幹。剩下的搬花,搬,往那邊,邊上擱。
【解說詞】在山東蒙陰,當地電視臺經常採訪領導下鄉的記者,對曾經的某些習慣,其實很不習慣。
【採訪·山東蒙陰縣電視臺記者李瑩】作爲一名記者,我也經常跟隨領導下基層調研採訪,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形式主義。就是領導在基層調研的時候,把桌子擺好,領導坐在旁邊,羣衆圍在周圍,交談起來看起來非常開心熱鬧,但是實際上可能就是組織的一個形式。
【採訪·山東蒙陰縣縣委書記朱開國】過去我們這個會議和文件比較多,有些會議文件純屬於爲了應付上級檢查,還有一些會議和文件是爲了向下級推責任,比如說這個事情安排了,我也安排了,那下一級你不給我落實,那責任在你不在我了,這是一種推卸責任。形式主義害人,但是我們也是害人者,我們既是形式主義的受害者,也是形式主義的製造者。
【解說詞】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吳順江因不堪忍受會議過多,曾經讓人統計全年的會議數量,統計結果令人震驚:1068個!這意味着平均每天召開或參加三個會議,而該廳編制才125名,於是,廳長不夠處長頂,處長不夠科長上。
【解說詞】在內蒙古烏蘭察布,有個以溫泉著稱的涼城縣。該縣一名副縣長對記者說——
【同期·內蒙古涼城縣副縣長趙瑞】過去在這個季節裏,來我們這兒考察觀光開會培訓的人比較多,只要找到我們,我們都得陪,有些時候一天來好幾撥,有的客人如果說要去溫泉,我們也得陪,通過陪也拉近了我們之間的感情。
【解說詞】這位副縣長說了實話。這實話讓人聽得後怕。“接待拉近感情”,拉近了誰和誰的感情?這麼做,又疏遠了誰和誰的感情?答案,不言自明。
【採訪·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我們黨員幹部前些年來,這種相互吃喝、吃請的這種風氣是比較盛的,這種風氣盛,我們還是要說句實在話,是因爲我們黨員幹部先開始吃請,吃出來的這種風氣。我們是去吃關係、吃氛圍、吃圈子,要通過這個行爲,把我跟大家給喝到一個圈子裏邊去。
【解說詞】這麼辛苦的飯局,你若問問當事人,願意去嗎?不願意去。能不去嗎?不能不去。所謂不正之氣,往往不是一人兩人,而是成羣結隊;不是偶爾爲之,而是經年累月;不是相互警醒,而是相互麻醉。
【解說詞】曾有網友寫下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這不是無厘頭的笑話。在某些黨政幹部的習慣中,落實,就是和開會、發文畫等號的。
【採訪·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熙國】用文件貫徹文件,用會議貫徹會議。只是開會,只是發文,不去落實,不去踐履,這一現象的實質就是形式主義。
【解說詞】《辭海》博大精深,它對“官僚主義”一詞的解釋卻有着口語化的直白:脫離實際、脫離羣衆、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
【解說詞】早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就曾形象地把官僚主義者比作泥塑的神像,說它是“一聲不響……十分無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又專門寫過一篇《官僚主義的二十種表現》,文中列舉了“強迫命令式的官僚主義、老爺式的官僚主義、做官混飯吃的官僚主義”等等。官僚主義還有個形影不離的“小兄弟”——形式主義。今天,官僚主義引發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助長官僚主義,確實已成爲影響我們事業發展的一大禍害。
【解說詞】在2012年的全國兩會上,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一份名爲《着力加強制度建設,努力遏制公款吃喝》的提案中稱,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數字驚人。
【解說詞】公款吃喝只是餐桌上的小問題嗎?當然沒這麼簡單。公款吃喝是享樂主義在黨政機關的主要表現形式,此外還有公款旅遊、公款娛樂等等。
【解說詞】蘇東坡在《晁錯論》中警示:“天下之患,最不可爲者,名爲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爲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意思是說,治理天下,最危險的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平靜無憂,實際上卻深藏隱患,如果不趕緊加以治理,將會無法收拾。
【解說詞】從嚴峻的形勢裏尋找從嚴治黨的突破口。這叫做問題導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必須有所迴應,有所作爲。
【解說詞】2013年6月18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
【同期·習近平】我們必須看到,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羣衆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羣衆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我們必須對作風之弊,行爲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解說詞】繼提出“八項規定”之後,反對“四風”也緊緊扭住了執政黨作風建設的突出問題,成爲全黨參與、全國關注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