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同意支持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至此,以濱海高新區為核心,以各區縣分園為重點的天津國家自主創新園區正式出爐,蓄勢待發。
躋身自創『國家隊』
濱海高新區蓄勢待發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范的區域。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此後,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相繼獲批。
縱觀此前獲批的自創區,無一不具備兩大特點:一是自身科技基礎相對較好,並且地方本身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的探索與力度比較大,二是在創新需求戰略上較為迫切的需求,如此看來,以濱海高新區為主體的天津自主創新示范區已經有實力『挑起大梁』,並且在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後,將進一步調動創業創新積極性,科技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將會更加明顯,能夠進一步推動區域的發展。
事實上,20年來,作為國家高新區,以及天津市及濱海新區的重要經濟功能區域,濱海高新區在引領天津市及濱海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帶動產業昇級方面,在創新發展模式,引領科學發展方向上都肩負著使命職責。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去年,濱海高新區經濟總量達到836億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到目前為止,天津高新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6000家,『小巨人』企業已有250多家,產值或收入十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40家,超百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達到4個,落到實處的企業利潤總額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7%。如今,天津高新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全市第一,創新驅動發展得到充分體現。
星火掀起燎原勢
新區啟動創新改革新模式
天津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無疑將啟動創新新模式,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上帶來政策突破、為增強科技活力,聚集創新要素提供利好,為濱海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動力。
『此次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批復,將開啟天津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起點,對天津的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也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個重大戰略的重要的舉措。特別是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區,有很多的政策可以推動天津在更高層次上去發展。』天津市科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本市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先將打破長久以來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通過賦予市屬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的巨大突破,取消所有審批和備案程序,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突破『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困境。
在國家自創區給予的政策框架下,本市還將積極探索股權和分紅激勵、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等政策突破。其中,如何幫助企業更好地與高校無縫對接,借力高端研發資源和智力資源,本市也將進行有益嘗試。此外,除了實現一系列政策突破推進科技創新,本市還建立創新創業綠色通道,聚集人纔,並充分營造創新氛圍。圍繞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戰略目標,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打造『一區多園』的創新發展格局。
解碼自主創新示范區
改革創新的『排頭兵』
2009年3月20日,為應對金融危機、轉變發展方式,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發揮科技支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宣告我國首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式成立。
根據《意見》,中關村科技創新平臺以中關村創新平臺,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稅收、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實施6項新政策。強調通過提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等措施來推動我國經濟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協調持續發展軌道,並明確提出國家高新區要充分發揮在支橕地方經濟增長中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
自此,以國家高新區為核心載體,旨在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示范帶動的自主創新示范區模式搭建完成,基本定位是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加強在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探索,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面臨重大轉型,要進入國際產業鏈的中高端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的就是推動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在國際高端環節佔有一席之地,支橕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在『中關村』模式取得成功後,這也為此後的自創區『遍地開花』和今年天津自創區的批復提供了可能。此後,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相繼獲批。
這批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創立後,也創收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2013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3.05萬億元,同比增長22%,約佔全國高新區的七分之一。而萬元增加值能耗0.079噸標煤,約為北京市的五分之一、全國的十分之一。東湖高新區在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完成企業總收入6028億元,同比增長29.57%;工業投資241.78億元,增長23.81%;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達到101.82億元,增長16.27%。
企業期待自創區效應釋放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對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帶來的戰略機遇如何看待?記者昨日采訪了天津高新區內多家企業。
首創經中(天津)投資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高級經理曹和竹表示,天津獲批自主創新示范區,對企業將是重要機遇。這無疑會大大提高區域的招商吸引力,使更多創新型高科技型企業願意進駐於此,加速『智慧型城市』的形成。創新是促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關村作為首批自創區,在科技研發和資本聚集上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天津借鑒。首創經中作為北京首創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願意為兩地架設交流的平臺。
天津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嶺對記者說,獲悉自主創新示范區對企業發展是件好事。未來,各項政策的落實,將在創新機制上給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增強企業利潤。融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我們不希望簡單地通過出賣股權獲得融資,所以也期待自主創新示范區能拓寬更多的融資渠道,減輕企業負擔。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川認為,自主創新示范區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的建設和發展,關鍵是要靠項目支橕,而項目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政策的扶持,進而提高企業員工創新創造的能動性。企業不能僅僅是等待政策落地,也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需求,為政府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據。最終,實現政策和市場相結合,讓企業盈利,讓員工享受更好的福利和待遇。
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林向記者表示,企業發展最核心是技術,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一旦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會起到品牌效應,將更多的京津冀好企業聚集於此,同時吸引人纔、技術和資金,這樣就會形成更好的創新氛圍。自創區的獲批最重要的是增添企業間的協同力和凝聚力。目前區域內的企業各自擁有很多好技術,但就如何擴大應用,還缺少相應的協調機制,希望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能帶來改變。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先行者』的腳步
中關村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纔特區,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2013年中關村示范區實現總收入3.05萬億元,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一。
目前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衛星應用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以及集成電路、新材料等四大潛力產業集群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和高端發展的現代服務業。
武漢東湖
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3年實現企業總收入6517億元,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三。目前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生物等產業為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誕生了中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個光傳輸系統,主導制定了一批國際標准、國家標准及行業標准。
上海張江
經過20年的建設發展,張江示范區已形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集群健康發展。2013年張江示范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7萬億元,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二,產值佔上海文化產業總產值的50%以上。
深圳
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涵蓋該市10個行政區和新區的產業用地,超過了原深圳經濟特區面積,
2013年深圳市的PCT國際專利的申領佔了全國總量的48.1%,連續10年高居全國各大中城市之首,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萬億元,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33%。
蘇南
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中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由8個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組成,橫跨了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5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3年,蘇南五市就以佔全國0.29%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4%的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7萬美元。